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3日 星期一

    民心深处有丰碑

    作者:河北广播电视台驻石家庄记者站站长 于良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3日 07版)

        我当了20多年的记者,采访了无数的典型人物,李保国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当我看到他,一身尘土,两脚泥巴,扎在人堆里和农民没什么两样;当我看到他,操着一口大白话,给农民传授技术;当我看到他,把一个个规划落地,让贫瘠的山地变成“聚宝盆”,我的心中对他充满了敬佩。

        2016年4月12日,李保国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保定市殡仪馆举行。那天清晨,天公落泪,古城含悲,殡仪馆大厅内外聚满了人群。前来悼念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慨叹:“太可惜了,要是他活着,能让多少山区的百姓脱贫致富啊!”作为一名记者,为了记录这感人的场面,我拿着话筒穿梭在送行的人群中进行采访,内心不停地追问:李保国,一名大学教授,缘何这么深地走进那么多百姓心中?

        翻看李保国教授生前照片,我看到,这些照片的背景大多是村庄和乡亲,而不是书斋、讲台。

        在李保国的心里,农民的事儿比什么都重要!

        记得那是去年12月初,李保国正在邢台市做课题研究。一天晚上,前南峪村的农民给他打电话咨询果树冬季剪枝问题,听说他在市里,就邀请他去村里做指导。本来他的时间安排得很紧,而且从市里到村里,打个来回儿得半天工夫,但面对老百姓的邀请,他爽快地应了下来,说第二天上午一定挤时间过去看看。可是第二天一大早,起了雾,高速路封了。随行的人员都劝李保国说:“高速路不知道啥时候开,别去了吧?”李保国摇摇头说:“村里知道我今天上午过去,肯定都等着呢,不去怎么行,还是绕道走吧。”

        在他的指引下,三拐两拐,车子驶上一条窄窄的路,到村里的时候,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将近一个小时。一下车,李保国就冲着等在地里的果农们大声说:“今天雾大,高速路封路,国道又堵车,来晚了,实在对不起啊!”诚恳地道歉后,他才拿起工具,教大家怎么操作。

        一个知名教授,对待山里普普通通的农民,这么谦逊,这么和气,让我的内心十分震撼。30多年来,李保国就是这样把河北的太行山区几乎跑了个遍,不要说国道、省道,就是一些乡间小道,他都一清二楚。

        这两年,河北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举全省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李保国更忙了,很多地方慕名找到他,给他们的乡镇、村庄做规划。他能多去一个地方,就绝不少去一个。

        有一回,在石家庄,他一天之内转了4000亩苹果园。我劝他说:“你这样干太辛苦了。”他说:“通过我的技术,早一年进入盛果期,一亩地可以增收4000斤苹果,按一斤苹果卖两块钱算,一亩地就能增收8000元,4000亩地是多少啊?3200万元啊。我一个人辛苦一天的事儿,多值啊!”

        他去世后,我采访时见到了他的遗物,十几本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载着他奔波忙碌的行程。

        仅从2016年1月到他去世的101天里,外出的时间就达62天,行程7860公里。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邢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他依然忙碌着……

        是什么支撑他心系太行、立志扶贫、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操碎了心?是什么支撑他不顾病体,一年行程4万公里,200多天扎在农村?是什么支撑他30多年如一日埋头耕耘,淡泊名利、不图回报?

        是信念的力量,他的信念就是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起来、让老百姓都过上向往的好日子!

        一个专家教授,有如此一门心思干事的苦干实干精神,有如此一心一意为民的百姓情怀,有如此一尘不染做人的高尚情操,百姓又怎么能不爱戴他、不尊崇他呢?

        百姓们说,李老师没有走,这漫山的苹果树、核桃树,都是他的心血和汗水化成的。他,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