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2日 星期日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路径

    作者:方晴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2日 06版)

        【对策建议】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深层次内容,是社会制度、国家政权得以建立和维护的重要基础。当今时代,随着国际文化交流交融向纵深发展,文化的交锋冲突也愈演愈烈,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通过创新保持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使中华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拥有话语权。

     

    保持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历史证明,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但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始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其勃勃生机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对于中华文化,我们必须将其置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空间中去把握和认识,在明确当代中华文化的世界定位的同时,找准保持先进性的方法手段。在当今时代,对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我们必须保持,因为这是对我们文化特性、文化传统的维护;有的传统文化必须进行改造转化,以符合时代规律,获得世界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对于一些国外的优秀文化,我们也要积极吸收、为我所用,使中华文化更富有活力。总之,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个艰巨的自我超越的过程,既要有自知之明,客观认清自身文化的优势与不足,还要以理性的态度去分析他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根据自身需要有所取舍。

     

        一个不能兼收并蓄的文化注定是没有活力的文化,是注定要被时代淘汰的。在维护我国文化安全中,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层次的根基。只有真正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化在与世界其他文化和平共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重塑,融传统精华与时代特征于一体,始终保持先进性,使更多的人逐渐认同中华文化,才能使其在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根本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华文化教育

     

        文化是靠一代代人薪火相传得以继承和发展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青少年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心理,但也存在心智发育不成熟、自控能力和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当中华文化还没有在他们身上打下深刻烙印的时候,其价值观已经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如果我们不重视对青少年中华文化的教育,使他们主动学习、接受本民族文化,那么中华文化就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因此,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加强对青少年中华文化的教育。

     

        在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充分吸收了外来文化的有益因子。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习做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当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家庭、社会应全方位、立体式、互动性引导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抱有坚定信念,树立文化自信。

     

        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不尊重母语,会导致民族文化的退化和消失,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毁灭性打击。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存在低俗化倾向,并有从线上向线下演进的趋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汉语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正确、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维护本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建构他们的文化心理,坚守文化认同。

     

    确立中华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

     

        网络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影响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有统计表明,当前我国网民规模接近7亿,振兴中华文化,必须重视互联网这一阵地。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我国巨大的网民数量极不相称的是,国际互联网上来自中国的中文信息量比较少,而来自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信息体量极大,世界性的大型数据库也多设在美国。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互联网,在文化交流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强势推行“文化殖民”,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工具,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强烈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社会道德,严重影响了国家文化安全。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确立中华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为此,我们必须要不断提升互联网应用开发能力,抢占新一代互联网科技的制高点;不断提升互联网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扩大中文信息的覆盖传播区域,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不断提升互联网文化产品的生产质量,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辐射力、影响力,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谋求认同,牢牢把握在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唯有如此,才能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同时,切实维护好国家文化安全。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