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6月11日电(记者颜维琦、曹继军)2016“中外影视译制合作国际专家座谈会”1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30个国家的55位外国影视译制专业与机构负责人和来自国内10余家文化机构的30余位专家一同参加了座谈会,就如何拓宽中外影视译制合作渠道、进一步推动中外影视艺术交流等话题开展对话。
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在致辞中表示,通过原汁原味的中国作品,外国观众可以了解真正的中国和中国文化,走进中国老百姓生活,聆听中国故事、体验中国文化、接触中国社会。
座谈会上,海外嘉宾分享了在北京地区5天研修的感受,并介绍了自己国家及地区对中国电影作品的需求和关注点。法国编剧、导演、翻译艾罗蒂介绍了法国电影文化传统,并讲述了自己在中国求学和拍摄纪录片的感受,她提起自己拍摄第一部纪录长片《窑洞——另一种“营造法式”》,得以感受并记录下陕北当地居民的生活传统与其独特的“窑洞文化”,从而帮助更多外国人了解到这一独特文化的存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提到,从2012年起,广电总局先后实施了“中非影视合作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等影视交流合作项目。4年来,已有近万集中国优秀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纪录片被译制成20多种世界语言,在世界五大洲的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他呼吁中外业界人士合作,互学互鉴,搭建译制合作新平台;互利共赢,拓宽影视合作新领域,鼓励中外影视合作合拍,积极推动人员互访、节目制作、技术研发、国际培训等交流,构建合作机制新常态。
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最后在讲话中表示,希望中外专家加强交流、加深理解、扩大务实合作,为影视译制行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为影视作品的国际传播注入更强的生命力,共同构建中外文化交流的和谐氛围。
中外影视译制合作国际专家座谈会是2016“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特别板块,由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举办,旨在为中外影视译制合作搭建一个常态化、专业化的国际智库对话合作平台。研修班于6月6日在北京开班,活动跨京沪两地,并以工作坊形式展开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