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6月11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上海的中小学学生对于哪些“非遗”项目的熟识度最高?《上海市中小学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报告(2014—2015)》显示的结果是:舞龙(狮)、皮影戏和沪剧。这份日前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对上海市15所学校1500余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上海市“非遗”进校园21项优秀项目的熟识度选择中,学生们熟悉度最高的三项依次是舞龙(狮)、皮影戏、沪剧,最不熟悉的三项依次是打莲湘、顾绣、徐行草编及青浦田山歌。报告认为,学生们熟识度最高的“非遗”项目在上海、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都有一定影响力。学生们对这些项目熟识,一方面得益于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其他多种途径认识它们,包括教材、影视剧、课外读物等。由此可见,“非遗”传承需要社会多方面协同推进。
目前上海中小学校开展“非遗”传承教育主要有教学和参观场馆等方式,目前有16%的学校开展了“非遗”项目的传承教学。对于提高“非遗”进校园实效,《上海市中小学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报告》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厘清“非遗”概念认识、扩大“非遗”文化知识传播、注重项目传承的持续性和项目深层次发展。
报告认为,在“非遗”进校园的过程中,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好区域文化资源,创设各种有效载体,开拓各类有趣场域,使“非遗”自然而然地进入学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