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讲坛现场,赛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土壤状态与农作物味道的关系,谈到土壤与人类的共生逻辑,再谈及健康土壤的培养和“有德农业”的价值理念。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图片,让在场的听众深切地感受到了“土壤里的核心价值观”。赛音2009年从日本学成回国,一家人搬出城市,在北京小汤山从80亩的大棚基地起家,潜心钻研土壤培育技术。“做地先要做土,做土先育人,我愿意做土壤研究方面的先行者,从土壤里找寻新的生活方式。”赛音的阐述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有德农业’是遵循土壤法则来经营的现代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赛音关于“有德农业”的阐述,吸引了听众们的兴趣。赛音表示,“有德农业”要在消费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土地、土地与作物、作物与环境之间实现良性循环,最终建立多元素互惠互利的体系。
现场提问环节,观众踊跃举手。当问及现在农药使用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时,赛音表示:“适度的化肥使用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过度则伤害土壤,也必然伤害我们的农作物,我们要通过培养人们和土壤的感情来‘育人’,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对自然的敬畏感,让他们自觉、适度地使用肥料。”面对网友关于发展“有德农业”过程中如何平衡民众消费能力和农产品价格关系的问题时,赛音认为,“有德农业”致力于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取得平衡,并且是一种可持续生产的农业模式,只要“有德农业”能够稳步发展,扩大规模,价格自然会慢慢下降到大家可以接受的水平。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在致辞中表示,赛音女士和她所从事的事业处处体现爱国、敬业的精神。她所倡导的“有德农业”,实际上在践行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与客户的诚信。而这些,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现场听众纷纷表示,重新认识了土壤,认识了土壤里蕴含的核心价值观。赵亚博告诉记者:“现在的人们生活在城市之中,距离自然越来越远,今天通过百场讲坛的宣讲也提醒我们,我们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重新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润田农园技术人员王国中表示:“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每天都和土壤打交道,时间长了就发现,土壤是有生命力的。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它,我希望能为‘有德农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本报北京6月8日电 光明网记者 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