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谈】
每年6月7日、8日、9日这3天,“高考”都会由一个教育议题变成一场社会动员。考场之外,工地停工、交警开道、救护车待命;考场之内,近千万中国年轻人将在试卷上写下自己的未来。
高考显然承担了太多的意义。近些年来,超级中学、高考工厂、“吊瓶班”的出现,不断反映着单一的人才选拔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如果说,恢复高考之初,中国社会要不断强化这种公平择优办法的权威性,那么现在,则要不断破解“一考定终身”的难题,创造丰富的人才遴选和培养渠道。
一个健康的社会,成败不能以一张考卷论之。输了一场考试并不代表人生无望,还有多样化的上升途径可供选择;赢得了一场考试并不意味着人生无忧,还有立体化的人才标准需要满足。要达到这个局面,还需高考改革、教育改革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