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留住历史记忆】
5月30日上午,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明清窑作群徐家窑窑屋二层楼上,珠山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占毅与三位老人围坐在八仙桌旁,谈笑风生。
这既是略显随意的聊天,也是一场前期采访。
“我呀,10岁那年就到当时的新平瓷厂开始学徒,学的是手工成型,14岁就成了老师傅。”72岁的余叨志说。
“我记得刚进艺术瓷厂坯房学徒的时候,师父对我讲:在旧社会那是‘坯房佬、坯房佬,死了不如一根草’,现在你们这些崽俚子可算赶上好时候喽。”64岁的张茂生说。
“当年我在建国瓷厂搞技改的时候,想的是英国人能做到,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我那时候专门想这些问题,一边走路一边想,还撞到墙上去了,跟傻子一样,消瘦到只有80多斤。”68岁的徐国祥说。
老人们或悠然或喟然地说着,占毅使劲儿记着,运笔如飞。
占毅正在从事的“口述景德镇之国营瓷厂”项目,是景德镇市“城市文化记忆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毅是这个项目的执行人,自2013年以来已经采访了60多位景德镇老陶瓷工人。而作为一个“坯房崽俚子”(制瓷作坊里生长的孩子),占毅对这项工作充满了热情。他说:“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景德镇国营瓷厂的繁盛时期,数以十万计的瓷业工人把青春热血和聪明才智奉献给了这个城市。我和我的同事们现在做的,就是用最踏实的方式、最凝重的镜头、最虔诚的态度,记录下那个年代景德镇的城市记忆。”
在众多世界名城当中,千年瓷都景德镇极其特别:仅凭陶瓷制造业这一个产业支撑一座城市长达千余年而不衰,其陶瓷文化积淀之丰厚,举世无双。珠山区则是景德镇传统陶瓷产业遗存保护的核心区,坐拥明清两代御窑厂,新中国成立后陆续成立的国营大瓷厂中绝大多数也坐落在珠山区地域内。
“这是我们启动‘口述景德镇之国营瓷厂’项目的先决条件和优势所在。”珠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方群说,“我们意图通过老陶瓷工人们的口述,展示那个年代景德镇国营瓷厂的辉煌变迁,用笔录、录音、录影三位一体的采访方式,把这些老人的亲闻亲历收集、整理,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编辑成电视专题片,借此留下一组完整的城市记忆,为这个城市的脉络延续,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景德镇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剑平说:“为保护好城市的文化遗产,我们市里明确提出启动陶瓷口述史工程,旨在收集老陶瓷企业历史见证人和技艺传承人的音像和实物资料,打造一个百年陶瓷工业文化展示空间和活着的博物馆。”
近两年来,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鹏把相当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一项工作上——统筹拍摄一部长达十八集、反映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七十二道工序”的电视专题片。从2014年谋划到今年5月25日,这部片子终于杀青。
“其实拍摄到的工序,远远不止七十二道。”郑鹏说,“从原料开采到成品包装,从铁匠、毛笔匠等辅助行业到窑房、坯房建设等专门的建筑行业,我们不仅细致记录了整个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还对涉及的许多技术细节作了科学阐释。”
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对摄制组的要求是:用科学态度记录工艺,用工匠精神展现工匠。“目标是信、达、雅——用工匠口述体现真实,用工艺流程实现顺畅,用精致画面展示美感。”郑鹏说,“贯穿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是群体化的工匠精神,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所以我们特别认真地对待。”
“口述景德镇之国营瓷厂”专题片陆陆续续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市民们得以聆听老陶瓷工人们用乡音讲述一个个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去触摸这个城市永远不会褪色的历史。
目前,景德镇的“城市文化记忆工程”正持续进行,景德镇市的宣传文化工作者正继续收集着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用声音延续城市的文脉,用故事串起整座城市的记忆。
“从工具运用角度而言,口述历史由记文到录音、录像,可谓历史学领域的一大飞跃。以往的档案、文献,比较偏重于记录社会精英的活动,偏重于政治方面的活动,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对经济活动、社会生活等记录较少。而口述历史可以给那些原来在历史上没有声音的普通人留下记录,可以给那些在传统史学中没有位置的事件开拓空间。一个个相同历史时期的个体汇聚成一个群体,真实、多角度地记录历史细节和时代脉络,这就是口述历史对城市记忆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江西省社科院院长梁勇说。
(本报记者 胡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