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CCTV慈善之夜”展播“善行·寻找爱的故事”(16)】
【战略合作平面媒体·光明日报】
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山棱岗乡竹尔村位于大凉山深处,层峦叠嶂,这里的耕地面积少,完全靠天吃饭,当地农民多以土豆、玉米为食,每年他们最大的一笔收入就是四月份去打笋子卖的钱。因为贫穷,大凉山的孩子们普遍上学时间比较晚,而且容易辍学。
地门妹妹是个彝族女孩儿,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凉山中。家中本来就不宽裕,而母亲下地干活时又被山上滚落的大石头砸伤了腰,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家五口的生计都靠父亲一个人,家中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为凑出学费,当时只有15岁的她每天不得不跟着大人起早贪黑去很远的山上打笋子。
打笋子要趁下雨,晚上下雨,早上笋子就长得多,那段时间地门妹妹早出晚归拼命干活。靠着自己的劳动,这个15岁的女孩儿攒出了1200块钱。家里又卖了两亩地、一只母鸡,终于凑够了她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如愿上了初中,但是初中毕业时,18岁的她再次面临同样的问题。
虽然年纪小,地门妹妹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读书了,就永远都走不出大凉山。我不想跟其他人一样,那么小就嫁人。我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失学后所要面对的一切,地门妹妹非常清楚。这时,一个叫“授渔计划”的公益项目出现,彻底改变了地门妹妹的生活轨迹。
“授渔计划”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一个公益项目,名字来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话,目的是帮助家庭困难孩子完成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从根本上帮助这些孩子解决生计上的问题。
为了了解地门妹妹的家庭状况,“授渔计划”项目组的工作人员专程来到地门妹妹家,进行实地走访。经历了六七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后,工作人员终于与地门妹妹在她一贫如洗的家中相见,家里仅有的电器是两盏昏黄的白炽灯。幸运的是,地门妹妹成为“授渔计划”的资助对象,并顺利进入四川省档案学校读书,喜欢唱歌的她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
从此,大凉山里少了一个辍学打笋子的女孩儿,而未来在某间幼儿园里,会出现一个叫地门妹妹的老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捐款只能救一时之急,而学到谋生的本领,才能从根本上告别贫穷。据了解,“授渔计划”已经资助了来自22个省份、19个民族的3000多名学生,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愿更多的地门妹妹走出闭塞与贫穷,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