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南方部分地区降雨还在继续。自3月21日入汛以来,降雨就在南方开启“下三天、停两天”的循环模式,至今都没有完全停歇的迹象。
这样的天气导致我国面临严峻的汛情——超警河流多、江河水量大、14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加固工程、排查隐患、备足物资……在洪水到来之前,这样的准备一刻都不能松懈。
当前汛情怎么样
6月3日8时,太湖水位达到3.81米,超过警戒水位(3.80米)0.01米,为太湖2016年第1号洪水,亦为今年大江大河大湖首次超警;
6月1日,湖北武汉、江西南昌等地遭遇强降雨,导致城区出现内涝,城市开启“看海”模式;
5月31日,长江防总发布消息,长江全流域共有38条河流60个站点水位超警……
“今年入汛早,汛情急,防汛形势不容乐观。”国家防汛抗旱督察专员张家团分析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3成。受强降雨影响,我国12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为近5年以来同期最多。此外,南方大部江河来水量明显偏多,其中长江偏多4~5成,洞庭湖水系湘江和鄱阳湖水系赣江分别偏多6成和8成,西江偏多7成。”
汛情带来怎样的灾情?来自国家防总、水利部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6月3日,我国已有14个省(区、市),573个县遭受洪涝灾害,858.0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79人、失踪1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41.9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137.82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分别偏少35%、33%、18%,直接经济损失偏多59%。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正式进入主汛期,多条江河水位已超过1998年同期水位,防汛面临更多挑战和考验。据预测,今年汛期我国长江、松花江、淮河、西江等可能发生大洪水,不排除其他大江大河发生洪水的可能。
“要立足防大汛、从最不利情况准备。”张家团告诉记者,受前期降雨偏多影响,目前我国南方地区江河水位较高,湖库蓄水偏多,土壤含水量饱和,产汇流条件充分,遇强降雨极易引发流域性洪水以及山洪滑坡泥石流和城市内涝等灾害。
汛前应做啥准备
家住江西省永丰县返步桥水库大坝下游返步桥村的王向华,说起水库除险加固前的日子,至今心有余悸:“每到汛期我们就提心吊胆,可等到需要灌溉用水的时候又没水了。”1983年建成投入运行的返步桥水库,工程设施老化,部分工段带病运行,进入主汛期时,难免威胁到工程安全和大坝下游群众的安全。如今,经过除险加固后的返步桥水库从容应对了4月21日和5月20的日两次强降雨,王向华也“终于能够睡上安稳觉了”。
返步桥水库只是众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一个缩影。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累计对6万余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仅“十二五”期间,就完成了5万余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除险加固使病险水库的安全状况明显改善,防洪库容得到增加:根据统计和测算,2000年至2015年,年均溃坝由除险加固前的75.15座降为4.63座;防洪库容可恢复64亿立方米。
此外,针对长江中下游出现崩岸导致部分河段直接威胁堤防安全、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山洪灾害点多面广,防御难度大等防汛薄弱环节,国家防总今年提前两个月开展汛前检查,中央提前1个月下达水利项目投资计划,主汛期前完成重大崩岸险情治理。
洪水来了怎么办
5月19日,广西玉林市容县黎村镇下起暴雨,20小时内降雨量高达252.2毫米,山洪说来就来。20日上午10点左右,黎村镇荣丰村党支部书记黄显礼的手机响了,一看是县里发来的山洪预警短信,他马上拉响警报器通知村民转移。等他出门动员时,不少村民已经按防汛预案聚集到了安置高地。
在荣丰村,沿河岸较低洼的村民每家都有一张“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上面印着避灾点、防汛责任人及其电话号码、预警转移信号特征等信息。在人员比较集中的商店和路口,都竖有醒目的山洪灾害危险区警示牌,明确了转移路线。
洪水来了,村民知道要跑,而且知道往哪里跑,让村民虽与山洪正面遭遇但却能“擦身而过”。这一切,得益于山洪灾害防治体系。
张家团介绍说,今年以来,全国共利用已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向28.2万名相关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318.3万余条,启动预警广播9000余次,累计转移受山洪灾害威胁群众约49万人。
此外,大水来袭时,水库的调度作用不可小觑。以长江流域为例,目前长江流域已基本形成以堤防为基础,以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相配套的防汛抗旱工程体系,21座大型水库纳入联合调度序列,防洪库容可达360亿立方米。
短评
城市不能逢暴雨就“看海”
6月1日,武汉遭遇今年最强降雨,城区内涝严重,不少人在微信和微博这样调侃:“我们在武汉漂洋过海。”
有人翻出3年前的新闻——“武汉投入129.85亿元改造排水系统,3年后不怕大暴雨”。说好的排水系统改造呢?为何年年下雨年年看海?
每逢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武汉并非个例。在一场场暴雨面前,表面光鲜的城市现出原形,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滞后以及应急机制的短板暴露无遗。尽管住建部对城市防水排涝的规划目标有硬性规定;尽管今年汛期,国家防总和住建部曾下发通知,要求严防城市洪涝灾害。但当暴雨来袭时,我们看到的仍是无计可施的城市和在城市里艰难过河的市民。
面对持续时间长的暴雨侵袭,我们不渴求城市能“速干”,但起码不该经常“涨潮”。城市排水改造,应快一点,再快一点!城市应急机制,应强一点,再强一点!
(本报记者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