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近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召开,这在科技工作者之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围绕创新的大讨论正在全国展开,本刊在此摘选部分科技工作者感言,以期能做“他山之石”之用。
●韩春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
对我而言,科学是有趣的东西,你的思维,你的想法,在实验上能体现出来,还有比这更有意思的事儿吗?所以,我搞科研目的要单纯一些,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在做这个(基因编辑工具,目前被视作我国首个“中国创造”的尖端生物技术)课题前,我阅读了大量文献,进行过仔细的思考,并且是非常有策略地进行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肯定有顶尖的实验室在关注这个科学问题。跟他们比,我们的设备、人力和财力都弱很多,所以我要做得比他们更原创、更聪明,所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何少华(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对于个人而言,想要超越自我,对任何一个产品都要精雕细琢。在基层工作,一定要能耐得住寂寞。我记得有位老工人告诉我:“工人是靠本事吃饭的。”这是最骄傲的,最朴实无华的价值取向,意味着从自我做起,从每个细节入手,每个细节经得起打磨,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创新是什么呢?创新是发展的基础,提倡创新,从维修人员来讲,维修技术要创新,工艺,设备要创新,才能更高效、可靠、安全,保证核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
●白卉(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省级重点实验室速生林木培育实验室主任)
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不仅仅是科技的实践者,也应该有判断前沿趋势的能力,多花些时间跟踪前沿趋势,我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凡伟大的发明创造,都不是在现有固定的条条框框下出现的,在积累到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不经意的灵感,一个不加思索的决定,通常会造就一个伟大的发明或者一个伟大的企业,而无数失败的积累是科研成果的必经阶段,不断总结经验,科学家们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张宏伟(太原高新区科协主席)
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这能体现我国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为推动科技创新解放思想,为科技工作者创新营造优良环境的决心。鼓励创新,容忍探索和失败,也是给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相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步伐也会大步向前。
●任晋生(江苏先声药业集团董事长)
站在企业层面来说,以往企业的研发投入大都考虑务实,往往着眼前两三年,研发投入很谨慎。最近我们董事会层面上,对研发投入方向一直思考不清。现在我们感到应更多把握科技未来发展战略和大趋势,让企业科研从以前基础上的简单延续,变为瞄准未来10~15年的产业发展趋势上去,因此我们准备将研发投入的50%运用到未来战略方向,尽管有很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必须坚持这样的投入。
●王小兰(时代集团公司总裁)
目前的主要障碍,我认为还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没有分开,混在一起,用一个机制去解决,这是体制机制的一个问题。第二个体制机制的问题是,战略新兴产业和新兴产业是不同的,战略新兴产业,像航天事业,必须举全国之力来扶持,而新兴产业就必须要资金、股市、市场来调节控制和推动发展。所以,一个机制来解决两个方向的研究是不够的,如果想要激发科技创新,首先应该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区分开,应用研究下的战略产业和非战略产业分开,然后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机制。基础研究和战略产业以国家为主导,应用研究和非战略产业要减少政府主导,加强市场的主导。
●时炜(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
建筑创新要在民族和现代之间寻找自己的特色,才能真正地达到创新。以张锦秋院士的新唐风建筑为例,她的建筑设计给陕西省的建筑带来新的气象,她设计的富有陕西风情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被誉为是中华瑰宝和四大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可以看出,民族风俗与现代元素结合,这样的创意拿来就能用,还别具一格。
(陈小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