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自己度过大学四年的自行车、与男友四年攒下的手写情书、航模课上动手制作的模型飞机……
近日,由大学生打造的以毕业为主题的展览——“毕业博物馆”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展览共展出了2016张来自全校毕业生手机里储存的大学四年难忘瞬间,以及20多件充满纪念意义的大学生活物件,每张照片和每件展品的背后都曾记录一段美好的青春记忆。
为毕业加点“料”
走进南航艺术活动中心一楼展厅,记者看到,在五面长1.5米,宽1.2米的照片墙上,张贴着从3000多张投稿照片中选出的2016张照片。从校园风景到路边美食,从元旦篝火晚会到毕业答辩现场……每张照片都记录着大学时光中的难忘瞬间。
其中一张1959年的毕业证书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在校友群看到此次展览的征集消息之后,年过七旬的“老学长”萧千元不禁怀念起自己在南航的求学岁月,感慨万千。他将自己的毕业证书拍成照片,发来展出,留作纪念。
“有举办这个展览的想法是在5月初,那段时间所有人都在谈毕业,我很想送给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一份别样的毕业礼物。”展览的发起人马翠敏是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大三学生,谈到举办这次展览的初衷,马翠敏告诉记者,由于她喜欢用手机拍照,认为手机除了通讯和玩游戏外,也承载了许多美好记忆,“每到毕业季,大家都沉浸在分离的伤感与毕业的迷茫中。我想用一些看得见的物品,来承载和回顾大学四年的时光,让学长学姐们发现大学生活的美好印记。”
马翠敏告诉记者,通过同学、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内的宣传,短短10多天的时间,就征集来了3000多张照片。除了南航即将毕业的应届大学生,还有来自中国台湾、法国、英国等地的外校毕业生投来的照片。
让青春“有处”安放
在“毕业博物馆”展厅中间的展柜里,陈列着40多封发黄的信件。这是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四女生代宇在大学四年与男朋友张博文之间的手写书信。
“身边的同学都说,我们的爱情很有腔调,其实我俩不过是找到了最佳的沟通方式,想通过写信来留住回忆。翻看这些信件,大学四年的感情、经历的往事全都历历在目。”代宇说。采访中记者得知,代宇在南航将军路校区就读,男朋友张博文则在明故宫校区,两个校区相隔十多公里。大一一起上公共课时,他们相识相恋,但由于不在一个校区,只能在周末相聚。
有一次,张博文从南京骑行回西安,每隔几天,他都会将路上的见闻写下来寄给代宇。“从书籍电影聊到人生哲学,我很喜欢这种交流方式,彼此可以在信中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代宇说,在她得知有“毕业博物馆”这个展览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些书信,它们是大学四年时光最有力的见证。
“7点起床,7点半到8点必须到教室……”展厅中展出的还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李欣的考研计划表,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她考研期间的时间安排。“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没有人的青春是在红毯上走过。”面对巨大的考研压力,她在笔记本上这样激励自己。
3个月的高强度复习,最终让她如愿取得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不再害怕挑战,因为我知道,什么都别想,做了再说!”李欣说,她将考研计划表拿来展出,是想鼓励学弟学妹们,希望他们也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付出后自然会水到渠成。
绿色离校引领高校文明建设
每到毕业季,晾挂被子、撕毁书本、彻夜宿醉等激进的毕业行为屡见报端,南航的“毕业博物馆”展览似乎为毕业纪念探索出了一条绿色离校的新路径。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国强表示,南航的“毕业博物馆”展览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了示范和导向,是大学文化积累的新途径。这些青春岁月的留存,不仅对参观者是一种激励,对毕业生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大学生是推动社会更加文明的进步力量,南航学生利用承载回忆的物品表达自己对大学时光的回忆,为情绪的宣泄找到了值得推广的、更为合理的方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处长王晖说,毕业季里撕书、宿醉、甚至打砸公物这些不和谐的“音符”,表面上看是毕业生对内心迷茫的暴力宣泄,背后实际是学生对母校归属感和荣誉感的匮乏,在毕业季这样一个特殊时刻的集中爆发。南航学生在毕业之际,主动自觉地晒回忆、议过去,让毕业季变得如此有情怀和温度,其实是4年来校园文明建设成效的体现。在毕业季,我们希望能够呼唤一种正能量,让毕业季呈现出回忆之美、青春之美和爱国荣校之美。
记者短评
校园文明建设也是育人工程
高校是文明与文化的高地,大学生的行为与形象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果。每到毕业季,高校的学生都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眷恋和对迈进社会的迷茫,而这些行为方式则从侧面反映出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成效。
南航的“毕业博物馆”展览,用一种物品承载的方式,将大学生对青葱岁月的回忆与感怀,寄托在使用过的物品与拍摄过的照片当中,让学生们认识到四年时光的美好,比那些激进的纪念方式更有意义,也更具价值。
高校是衔接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迈向社会前的历练场,在高校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更要重视对他们人格与素质的教育引导。
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宿,是培养和造就有觉悟、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是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才条件和环境。因此,高校校园文明建设也是一项育人工程。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