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30日 星期一

    畲族家训族规的现代意义

    作者:兰俏梅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30日 10版)

        【文明观察】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生活在闽、浙、赣地区的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长期动荡、迁徙而又不断奋进的历史塑造了畲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畲族文化中有教育意义的价值文化,不但对于提高畲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有现实意义,而且对阐释、丰富、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有深远意义。各民族之间平等地开展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与平等,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弘扬。

        家族文化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谱牒是家族生命和家族历史的特殊文书,是传承畲族文化和畲族人民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畲族谱牒是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人物事迹的历史图集,主要内容涉及畲族的迁移历史、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全族的坟墓和族田族产、家训族规等。其中,家训族规较为集中地反映了畲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对畲族谱牒中有关家训族规内容的考察,笔者发现其传递了诸多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一致,因此非常值得提炼和总结。

        一、尊祖敬宗与爱国守法。历久以来,由于不断的辗转迁徙、动荡流离,畲族人具有较强的家族情怀,对骨肉的亲情延续及追宗溯祖意识特别强,如福建省清流县东华乡基头畲族村《冯翊雷氏家谱》云:“尝思前人有欲为之志而势不及为,比赖后人继之;前人有未为之事而心欲为,必赖后人述之。”同时受汉风影响,畲族对族谱编修尤为钟情:“谱之缺,系大矣。语云无祠不成族,无谱不成家。三十年不修谱,谓之不孝,谱不修,则故老沦亡。”“家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省府州县之志。志记山川人物之胜,谱明伦纪源流。”

        中国传统的“家国一体”思想也已深入畲族文化血液之中,通过谱牒这一载体表现之后,便形成了家训族规的重要内容:尊祖敬宗、爱国守法。譬如《连江辋川蓝氏族谱》云“讵知孝在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修谱,修谱则爱亲,而孝于是乎全”。家训族规旨在通过彰宗祖之德以振门第家声,激励和倡导后辈“遵前人之法,践古人之迹,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如江西省上犹县黄埠乡丰光村《蓝姓族规》的祖垂家训第一条:“管田充粮,作田完租。”浙江省遂昌县苏旺村《雷氏宗谱》中的家训第八则“亲官守”:“躬登仕宦籍,矢志在君民。报国须宜急,流膏切莫停。型方兼化俗,摩义与渐仁。”《汝南郡蓝氏宗谱》中“族规引”第三则:“寸土尺地朝天所赐,条丝斗粟君上之恩。故纳贡纳税三代由来,古制什一自赋百姓维正之供。古云赞,承家之子春纳半,秋满额,官府羡,盛世良民。”这些家训族规均是要求族人要依法纳税,爱国守纪,不丧德辱行,从而实现个人行为规范、家族荣旺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二、诚实守信与和睦亲邻。台湾学者陈捷先认为谱牒“有着睦族治乡与阐扬伦理的特殊效能,六经的微言,子史的奥义,尽在其中,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畲族谱牒中的家训族规也是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为核心,主张孝、悌、慈、爱、和、敬、忠等精神。几乎所有的畲族家训族规都将“诚实守信、和睦亲邻”作为基本内容加以传承。诚实守信是对个人道德品质的要求,以此规范族人的个人言行,在此基础上,强调宗族内的“和睦”和民族间的“亲邻”,以此在维护本民族内团结的同时又加强与其他民族的友好往来,从而达到和平共处、共图发展的目的。

        譬如遂昌苏旺《雷氏宗谱》家训第十则“明礼义”:“世人趋利,义有当然。只在宜否,无关变迁。驷千勿顾,奚怜钟万。所受皆是,虽辞不偏。殊兹遂客,法古名贤。见利思义,又何愧焉。”这里强调的是,族人要为人本分,明事理,重情义,不见利忘义。再如遂昌县妙高镇井头坞村《钟氏宗谱》家训写道:“圣人视天下之民皆同胞,物皆吾与,况共处一方出入相友者乎?故财物人所同欲,不可独占便宜;气性人所共有,不可独占上风。凡事要将心比心,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即横逆之来亦要妄人视之,不必与校(较)。试思乡里中相亲相睦,在人固无戈矛之忧,在己亦获安静之福,人亦何惮而不好耶?”这是通过说理、劝诫,引导族人要与外族和平共处,视外族为同胞,相亲相睦。由此可见,畲族是严律己,宽待人,重理识情的民族。

        三、勤俭治家与爱岗敬业。由于长期处于比较艰苦的生存环境以及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畲族人民历来注重勤俭,凡提治家几乎没有不提勤俭。因此,勤俭治家的观念也是畲族谱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勤俭观中首先是强调要辛勤创业,爱岗敬业。譬如浙江省建德市航头镇田畈村《钟氏宗谱》第十条规“勤俭之训”:“勤俭者谋生之本计,亦人生立德之善道。惰则为失身之始,奢则为丧家之阶,是故勤以生财,俭以节财,既有以生之又有以节之,而犹有啼饥号寒者谁乎?凡我宗人不可不知此义。”这是告诫族人勤俭不仅是生存之本,也是立德树人之道。所有族人均要戒懒散奢侈,要勤奋节约。又如苍南县桥墩镇小沿村《冯翊郡雷氏宗谱》家训第八则“勤职业”:“天生四民,业各有常。士谋道艺,农望收藏。作为在工,贸易惟商。心安固守,力勤精详。立身有本,用世亦良。勉尔后生,无忌无荒。”这更是把爱岗敬业提升到“立身之本,用世之良”的高度,充分体现了畲族人历来重视培养自身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家训族规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较为深入的教育作用。无论是畲族还是其他民族,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家训族规依然在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影响一个家庭和一个家族成员的为人处世之道、生活作风与习惯,遵循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推延逻辑,进而为塑造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提供了现实基础。

        就当前而言,充分挖掘和提炼各民族家训族规的精神内涵也有助于找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达到广泛、深入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目的。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