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9日 星期日

    请为机器人戴上“镣铐”

    作者:刀文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9日 08版)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已经从影视科幻片走进人类的现实生活。很多大型企业引进机器人,代替人类从事某些特殊岗位的工作,把人们从繁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机器人是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也是我们大力倡导推进机器人技术的根本所在。随着人类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智能技术越来越发达,机器人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于是,有些国家开始将机器人应用到军事领域,用以提升作战效率,降低战士死亡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机器人代替士兵作战就会赋予机器人杀人的权利。这并不符合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遵循。对生命的随意践踏,绝对违背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初衷。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为了让人类生活得更美好,而不是制造出掠夺生命的机器人。

        事实上,这种杀人机器人的研发已经在某些国家悄然存在。杀人机器人是一种用于替代士兵的全自动智能机器人。他可以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自动执行攻击目标的命令,能自主完成杀人的行为。然而,“机器人大战”给人们带来的并非是科技进步的喜悦,而是忧虑,甚至可能是灾难。机器人自己决定是否杀人,很难保证他们不会滥杀无辜。无论是已经拥有先进机器人技术的发达国家,还是技术落后的欠发达国家,都应慎重对待机器人走向战场的问题。

        智能技术再如何发达,机器人都是按照事先编写的程序代码运转的。真人士兵可以用常识判断眼前的女子是怀孕还是藏有炸弹,而机器人恐怕难以拥有这种思考能力。在战场上,士兵能清楚地分辨伤员和俘虏、平民和军人,而机器人缺乏这种科学判断能力。它很有可能在对目标的分析、判断出现失误的情况下,执行杀人命令,导致滥杀无辜。机器人的这种不可控性会带来危害,甚至会成为人类的灾难。如果这种机器人落入恐怖组织之手,用“杀人机器人”取代自杀式袭击,在世界各地开展恐怖袭击,那将是人类又一个噩梦的开始。在军事科技发展的进程中,人类要学会理性地应用智能技术,切不可盲目推广、制造机器人士兵,甚至机器人指挥官。

        如果机器人代替士兵作战,势必拥有屠杀人类的权力,那就越过了一条永远不应该逾越的红线。如果把人类的生杀大权交给一台机器,那么人性何在?伦理又何在?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机器人的道德界限是很难分辨的。当然,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仍有“用武之地”。如今,人类已经把机器人运用在战场上,用机器人拆弹、排雷等。但在此过程中,人类依然需要控制所有的武器系统,尤其是智能武器的关键功能,包括选择目标、挽救生命以及确保机器人遵守国际法等。从机器长期充当战争工具的发展历程看,人类始终控制着如何使用机器。现在,人类也不应该放弃对机器的控制权,更不应将生死大权交给机器人。

        国际社会的知名人士多数是反对机器人取代士兵的。从全球挑战基金会近日发布的《2016年全球灾难风险报告》可以看出,人类面临的最紧迫全球风险中,人工智能、核战争、自然流行病以及气候变化被视为最危险的因素。因此,从人类社会和谐相处、全球和平发展的角度出发,国际社会应该阻止“杀人机器人”的出现,不允许部署“致命自主武器系统”,更不能在军用人工智能领域开启一场军备竞赛,应该对超出人类有效控制的攻击性自主武器施加禁令。各国应协商一致,制造“镣铐”,约束机器人,防止其不可控给人类带来灾难,从而让智能技术更规范更有效地为人类服务。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