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8日 星期六

    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8日 07版)
    参与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专家学者
    俄罗斯老师认真辅导中国留学生。资料照片
    德国于利希研究所访问西安交大,签署谅解备忘录。资料照片

        【综述】

     

        互联网深深地改变着整个世界,也深深地影响着高等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给高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汹涌的信息化与数字化,高等教育如何应对?这是高等教育管理者、实践者们不断思考的命题。

     

        作为一次国内外高校的对话平台,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聚焦“数字化时代的大学未来”这一主题,凝聚高等教育转型与发展的共识。正如天津大学校长助理胡文平所言:“这个平台让我们彼此分享、彼此欣赏,然后协同发展。”

     

        面对信息挑战,高校须开门办学加快转型

     

        中国高校面临怎样的形势?校长们的共识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现有2550多所高等学校,有3350多万在校大学生,其规模居于世界前列。但另一方面,这些成绩多是在最近这二十年左右的快速发展中形成的,其基础尚为薄弱。正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所说:“很多学校处在初创期或者正走在从初创期向成熟期过渡的路上。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是非常稚嫩的。”面对现在的信息化社会,他提到:“我们现在正面临一个变化的时代,信息化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办现代化的教育,这是对我们的新挑战。”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深感大学危机,他说:“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到来,整个全球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大学不再是社会的引领者,不再是知识供给的唯一个体,这就给我们大学带来了很严峻的挑战。”

     

        吉林大学副校长郑伟涛说:“数字化时代的的确确给未来中国大学治理带来了变革和机遇。”

     

        面对挑战,王树国的解决之道是:大学必须要摒弃过去的象牙塔思维,打开校门和社会融为一体,知道社会未来的需求所在,并根据社会的需求来确定自己的办学定位。所以大学未来在21世纪不是闭门大学,而是要和社会融为一体,真正成为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对信息化,开门办学成为高校校长们的共识。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说:“未来大学一定要开放办学,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

     

        对于信息化的挑战,校长们更多地从大学办学的逻辑起点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需用现代信息手段推动高校加快转型。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认为,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变迁和高等教育传统惯性之间形成的“文化时差”,将因技术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而愈演愈烈。高等教育唯有及时调整“文化时差”,才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他认为,高校要在教育理念、治理结构和教育范式三个方面进行革新和再造,这三方面的再造都是因为数字化而引发的颠覆性的大学革命。

     

        徐飞的观点引来众多校长的高度认同。郑伟涛也认为,信息化时代中国大学应该做到变革和创新,首先就是要实现大学治理观念的转变,将互联网要素融入大学治理改革的全过程。

     

        国际化,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

     

        开门办学,已成为高校校长们的共识。对于如何开门办学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要,世界各高校行之有效的实践是推动高校的国际化,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用多种方式的联合办学来适应社会的需求。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徐幼麟说:“教学、研究、创新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大学应该有国际化的视野来实现这三大目标。”

     

        中国高校校长们都在急迫地推动高校的国际化。浙江大学副校长宋永华认为,在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的“双一流”进程中,要实行开放的教育,而开放的教育就是要建设国际化的大学,国际化会对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产生重大的影响。他说:“国际一流大学一定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学,浙江大学正建设新的国际校区来支撑学校的国际化。”

     

        毋庸讳言,国际化对高校及学生都有重要意义。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副校长Lee Bird认为,“国际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球性的思维,让他们成为全球的领导者。”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通过国际旅行、数字化交流方式让学生真正去世界各地走访来获取信息。该校已同中国高校签署了2+2本科生培养等项目。

     

        此外,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也正加快国际化进程。渥太华大学约10%的在校生为国际学生,学校用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教学,有很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在开展。加拿大也正通过奖学金等方式,每年鼓励5万名加拿大学生到国外去学习。

     

        中国高校也正在加快国际化进程。北京交通大学这几年把“引进来”“走出去”结合起来,建立了威海国际化校区、中俄交通学院及国际交流平台,加快了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大连交通大学的探索极具借鉴意义。校长李学伟介绍,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国际化人才基地,与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等签订了中俄轨道交通学院,共同培养人才。吉林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高校都纷纷分享自己的国际化经验。

     

        不过,校长们也认识到,国际化也要“坚守初心”“坚持自我”。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认为,与国际合作要选择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具有战略性的、基础性的问题为选题,从而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特别强调要坚守大学之本,让国际化、信息化根植于我们自身的政治文化土壤中。

     

        数字化,推动全球高校合作

     

        在诸多大学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在多元的教学方式中,校长们认为,数字化让不同国家大学生在不同文化间实现有效连接和沟通,是人才培养转型的推动力量。MOOCs(慕课)、Coursera(免费在线课程联盟)等在线教育方式被校长们屡屡提及。

     

        数字化教学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在弥补学生的知识缺口,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作用巨大。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副校长Bushuev Sergei以俄罗斯情况为例谈道:俄罗斯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正在进行再教育,或者说是第二学位的教育。这些成人学生可以使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费用则更便宜。学校提供的在线课程都来自于俄罗斯的领先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正利用新的信息技术让师生寻求到更好的学习方式。副校长Freddy Boey认为,借助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会带给师生更具互动性的、激励性的学习,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以色列理工大学副校长Paul David Feigin在演讲时强调,他们将网上学习以及MOOCs学习的创新作为大学的战略性计划,同时通过这些手段进一步提升与中国进行的教学合作的水平。MOOCs展现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增进才能。

     

        比利时鲁汶大学工学院院长Kris Willems说:“开放性的课程,或者是在线课程,都能对我们的发展产生有益影响。但实际上,在线课程使得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结构,以及知识产生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

     

        数字化时代给中国高校带来的是由线性治理为主转向强调网络治理。郑伟涛副校长认为,应将互联网要素融入大学治理改革的全过程,探索基于信息数字技术的大学治理过程公开与协商机制,同时要全面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构筑教育网络与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体系。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说,今天的课堂已经大大扩展,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课堂学习与自主探究,这些都要有机结合起来。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