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巡礼】
河北省张家口市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相隔3800余公里,从京西大地来到天山脚下,援疆干部们把坚实的足迹深深地印在了和硕每寸土地间,印在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心田上。他们把自己的真情都奉献给了可爱的第二故乡。
来自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的援疆医生邹建平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最值得爱戴的和硕人”,“有困难就找邹主任”已经成为和硕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和群众的一种习惯。
邹建平刚来和硕时,一天夜里,熟睡中的他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里面传来值班护士急促的声音:“邹主任,快来吧,有一个孩子全身大面积烧伤,情况十分危急!”他撂下电话,赶忙披上衣服从公寓奔向医院。
7岁的维吾尔族小男孩儿全身烧伤面积达70%,处于重度休克状态,生命危在旦夕,抢救室外不时传来患儿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声。邹建平快步进入抢救室:“大家不要慌,听我指挥,急诊科高大夫准备静脉切开包,儿科刘大夫下病危通知,向家属交代病情……”他的镇静给不知所措的值班医护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大家马上按照职责任务行动起来,抢救井然有序地进行。救命的液体快速输入患儿热合提的血管里,渐渐地,孩子脸色由白变红,慢慢苏醒过来。孩子的父母含着泪水握紧他的手连声说:“谢谢邹主任救了我们全家!”
这样的事情对于张家口援疆医生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他们凭着精湛的医术在患者心目中树立起“张家口医生”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在国家援疆政策的支持下,和硕中学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学校的软件建设显得明显滞后,教室里安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率很低,甚至许多老师还不会用。援疆教师陈瑞明发挥他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优势,把自己多年收集整理制作的课件传授给和硕县一中的同事们。一位叫阿丽米热的年轻老师还在2015年巴州教育局举办的青年教师课件大赛上获得了二等奖。
援疆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张家口与和硕两地人民的心牢牢连在了一起。
初到和硕时,和硕县委副书记、张家口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挥长胡荣带领援疆干部走遍各乡镇、社区开展调研。在河北新村,牧民巴特尔拉着他的手说:“胡书记,我们感谢党中央,感谢援疆干部们为我们盖起了新房子,可我们的腰包还不鼓,让我们多增加一些收入就好了。”
如何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呢?胡荣首先想到了推广种植“张杂谷”,这种从张家口市农科院选育的杂交谷子品种高产、节水、耐瘠、耐旱,正适合这里的种植环境。结合张家口与和硕两地实际,2014年3月,张家口市援疆前方指挥部制定了《河北省张家口市产业援疆中长期规划》,按照“一年试种、两年推广、三年见效、十年成规模”的思路,计划通过10年努力,使全县“张杂谷”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遍及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经过试种推广,“张杂谷”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被当地人称为“天山小金米”。到去年,和硕县“张杂谷”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万亩,并辐射带动周边和静、尉犁县和北疆呼图壁等六县种植近1万亩,最高亩产达555公斤,亩均纯收入1200元。(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张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