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连多国,状如唇齿依”,这是广西北部湾地缘的生动写照。2006年,一项决策让沉静的北部湾变得热闹起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在南宁挂牌。
正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九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以携手泛北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泛北合作从共识走向共赢,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一带一路”陆海统筹的重要路径。缘起“湾”的合作,做足“海”的文章,10年精耕,北部湾经济区带动广西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进口和出口贸易额年均分别增长11.8%、11%和25.4%,形成了十个超千亿元的产业,八桂大地在新起点踏上了新征程。
开放 变末梢为区域枢纽
10年前,北海银滩还只是一个破旧的小渔村,渔民打上来的鱼也卖不出好价钱。而今天的北海,已经成为泛北部湾区域的核心城市。2015年,北海市的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合计产值达到1638.3亿元,给蓝色港湾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生机来自于开放。纵览地图,北部湾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地理优势。不开放,北部湾只能位居中国经济发展的“末梢”;开放,北部湾一跃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广西与东盟,特别是泛北部湾区域的合作,获得了开放发展的强大动力,有效提升了开放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从2006年到2015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从18.3亿美元增加到290多亿美元,年均增长37.2%,十年实现了翻四番。”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陈武在第九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说。
目前,泛北部湾区域已经形成了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的核心城市组团。北海重点发展高端海洋休闲旅游业,钦州重点打造港口集装箱物流,防城港则主要是大宗散货商品物流,三大城市与省会南宁通过铁路、高速公路联通,形成连接东盟各国、辐射西南内陆的区域枢纽。
联通 让“新丝路”惠泽各方
5月27日凌晨4点,一趟满载钢材、汽配、日杂货品的国际联运货物列车78644次从凭祥站开出,奔赴200多公里外的越南河内安员站,返程时它将带回越南的热带水果,经凭祥入境后转运到我国的北方城市。
广西是面向东盟各国的重要门户,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广西扎实推进与东盟各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让“一带一路”战略惠泽各方。
在防城港东兴口岸,随时可以看到排长龙的出入境车辆。据统计,从2006年至2015年,东兴口岸出入境人数从291.61万人次增长至609.14万人次,成为我国出入境人数最多的陆路边境口岸。东兴市副市长李健介绍:“中越北仑河二桥项目于2014年4月开工建设,中方引桥已基本建成,今年7月将实现合龙,年底通车。”
“由于国家间的交通运输技术标准不一致、通关管理协调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与东盟国家跨境运输周转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这些短板就是我们当下要努力的方向。”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副司长翟东升说,中国与周边国家应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原则下,加强协调配合,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注重运用网络、大数据等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推进通关一体化和便利化。
互补 以产能合作谋共赢
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内,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厂房正等待商家进驻,产业园周围还有大块平整的储备用地。该园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共同构成了“两国双园”项目。据介绍,开发3年以来,园区已入园和即将入园的项目有42个,总投资达226亿元,年产值达951亿元,税收43亿元。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比较优势,这也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产能合作的基础。近年来,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产业园区平台先后成立,借助装备出口、产能输出、项目承接等方式,广西装备制造业和先进生产线等进入东盟国家市场,东盟国家也纷纷到广西投资兴业。
“我们在边境开设了经济特区,建设经济特区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符合我们的国家战略,有助于将老挝从一个内陆国家变为一个内外联通的国家。”老挝交通运输部计划与合作司司长欧拉·帕东迪说。
“未来,我们将启动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基地,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金融合作中心等一批面向东盟的重大项目。在积极服务泛北合作的同时带动广西的经济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说。(本报记者 钟 超 周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