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26日电(记者李蕾)由中国影协、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举办的《2016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16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发布暨2016中国电影发展论坛25日在京举行。两份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生产故事片686部,院线上映320部,占上映总数的83.55%,比2014年上映部数259部有大幅增加。全年48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元,比2014年增长33%。这些指标涨幅明显,证明国产电影创作活跃、质量提高,获得了市场认可。
报告显示,合拍和高新技术成为2015年电影的重要表征。2015年合拍片立项与过审数据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立项94部,比2014年增加17部;审查通过60部,比2014年增加17部。合作对象涉及美国、英国、加拿大、印度等11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高概念、大制作的电影更为青睐选择以高新技术格式制作发行。全年上映国产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含3D、IMAX格式)影片47部,占全年上映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总数的54.02%。
报告还显示,互联网企业已全面进入电影行业,互联网用户、互联网IP、互联网营销、互联网网状黏合的特点,促成了一批70后,甚至80后、90后具备互联网基因的新生代迅速崛起,从过去的黑马变成电影创作的中流砥柱。他们在作品中融合当下的互联网文化,以新的创作思维与话语方式,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影院。与此同时,演员陈建斌、徐峥、吴京、苏有朋、陈思诚、邓超,编剧俞白眉、李霄峰,话剧导演彭大魔、闫非、徐昂,主持人大鹏、何炅,作家郭敬明、落落,剪辑师肖洋、魏楠等各路明星跨界执导电影的现象,也在这一年集中爆发。互联网文学、视频、游戏IP开始成为中国电影题材类型的宝库,2015年根据各种IP改编的电影有20多部,正在改编的电影数百部。IP转化的热潮几乎影响到中国电影的方方面面,该年度电影艺术创作的诸多特征都可以在IP转化上找到源头。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电影正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满足于叫座转向追求叫座与叫好的统一,从单纯地模仿借鉴好莱坞电影商业美学转向走“中国特色”的电影创作之路,从过度依赖三五位导演转向开放接受老中青三代电影人,从同质化扎堆转向各种类、题材、样式的百花齐放。2015年为中国电影新的黄金十年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