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G20,当好东道主”“做文明有礼杭州人”“喜迎G20”……走在杭州街道上,随处可见这类标语。最美不过约定。如今,离G20峰会到来只有100天了。作为东道主的杭州准备好了吗?如何呈现集自然风韵与精神内涵于一体的精彩?记者走进这座“天堂”般的历史文化名城一探究竟。
是“西子情”,也是“会客厅”
“放棹西湖月满衣。”远处,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苏堤的灯光时亮时暗,伴随着悠扬的钟声,仿佛感受到了西湖美景的四季变幻。
这是西湖夜景灯光提升工程实施后进行的首轮调试。“项目采用‘光绘’山水的照明设计手法,以光为墨,囊括山水、林岸、建筑、道路,呈现出一个光影疏淡、画意盎然的西湖。”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刘颖介绍说,工程通过可调可控的智慧控制系统,依托山脊线和主要建筑屋顶,可在夜间湖面实现由光色明暗带来的“步换景移”,并通过冷暖色灯光的调节,模拟出西湖四季景象。
作为承办G20峰会的“城市会客厅”,西湖景区承担着景点修缮、道路提升、亮灯优化等64个建设项目,无疑是峰会筹备工作的主战场之一。如今,各项工程已基本进入完工调试阶段。接下来,西湖景区还将开展百日大型整治活动,加强管理,提升人员素质,迎接峰会到来。
重“面子”,更重“里子”
在峰会项目实施过程中,杭州以民生保障为本,坚持将环境整治与民生改善相结合,带动一批老旧区域环境面貌的提升,进一步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面子”与“里子”并重。
走进杭州馒头山社区,白墙黛瓦,街道整洁,沿路居民话家常,慕名而来的游客到处“随手拍”……很难想到,这个曾经充斥着违建与危房、杭州最破旧的“角落”,在短短6个月里已摇身变为“南宋韵味”风情小镇。截至今年5月中旬,馒头山社区综合整治工程第一阶段累计排查违法建筑571处,清退群租房1700余间,消除400多户居民家中马桶,燃气管道也通到了家门口,无证餐饮基本关停。
“杭州借势借力改善民生,把峰会筹备与改善城市环境、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等有机结合,努力让全市人民享有更好环境、更好发展、更好生活,推进城市的共管共治、共建共享。”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说。
有“颜值”,也有“气质”
思鑫坊是杭州最大一处民国风格石库门建筑群,距离西湖大约300米,已静静伫立百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来到思鑫坊,做起了服装生意,开起了小吃店,因空间有限,显得十分拥挤。问题也随之而来,油烟味道重,火灾隐患大,煤炉煤气的大量使用,既污染空气,也造成了火灾隐患。
为迎接G20峰会,杭州对思鑫坊历史街区开展了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建筑整治过程中保留了思鑫坊原有的“一巷一弄”格局,沿街住宅建筑适当增加木门窗、马头墙等元素,重点建筑采用传统木格扇门窗,部分采用原物整修保留使用,部分复制补配,让百年思鑫坊既保有原貌又焕然一新。
作为历史文化集中地,杭州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峰会项目推进过程中,杭州既注重改造老旧社区,提升城市的“颜值”,又注重保护历史元素,彰显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气质”,打造“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的典范”。
“目前,相关主会场及活动场地的改造提升已基本完成。”赵一德表示,杭州将按照“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佳效果”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场馆建设、维稳安保、会务服务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交出满意答卷。(本报记者 严红枫 刘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