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5日 星期三

    讲武堂·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而能成功应对这一变局的,除了智慧还是智慧

    瞄准未来战争锻造智能型军人

    作者:柯大文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5日 11版)
    冲刺 师 创摄

        在人类战争演变历程中,无论科学技术如何突飞猛进,武器装备如何更新换代,战场环境如何纷繁复杂,作战方式如何推陈出新,一个不变的铁律是,要想提高军队战斗力,总离不开一个最基本要素,那就是人。习主席指出,搞现代化建设,抓军事斗争准备,固然有经费和装备上的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坚实基础,也是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军人的素质能力是一个多维的综合体系。从理论上讲,体能、技能、智能,作为个体素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不能截然分开,而且缺一不可。不过,在武器装备发展的不同时代,战争对大多数普通军人的素质要求,重点并不相同。冷兵器时代要求体能型军人,考验的是勇猛战将的体能较量;热兵器时代呼唤技能型军人,需要的是掌握机械化装备的熟能生巧;而信息化兵器时代则期盼智能型军人。

     

        随着武器装备日益高技术化,军队的技术构成越来越复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对包括体能、技能、智能在内的人的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今天军事人才培养要面对的已不光是演习场上的摸爬滚打,或者是射击场上的百步穿杨,还将是思维方式方法、刚毅果敢性格、临机处置能力的训练。习主席在视察国防大学时强调,必须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深入研究把握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规律。信息化战争时代面临的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和作战体系。未来战争将以新的作战力量、新的攻防手段、新的作战样式为核心特征。如果没有一大批具备科学思维方式、合理知识结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强烈创新意识的智能型军人,是难以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迸发智慧

     

        人类战争既是政治的继续,也是动物搏斗的继续。人类较之动物更高级,在于恩格斯所说的“思维之花”。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文明古国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不外乎哲学、数学、文学三类,它们代表的是人类最早的思维科学成果,即定性思维、定量思维和形象思维,只有具备这个基础,人类才谈得上向物理、生理、心理等其他科学认知领域进军。今天的军人要做到智能突出,首先就要掌握三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健全基本的思维能力。

     

        智能型军事人才必须实现整体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超越性思维的有机结合。整体性思维就是要集合各学科、各专业、各领域的不同视角,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从总体上分析和把握军事斗争的基本规律和现象。批判性思维就是要勇于摒弃过时的思维模式、摒弃各种陈规陋习,突破机械化战争时代的框架束缚,让观念始终跟上军事科技前进步伐。超越性思维就是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超越时空的限制,始终聚焦下一场战争和下一代战争的未来要求。正如恩格斯所言,“在长久的和平时期兵器由于工业的发展改进了多少,作战方法就落后了多少”。如果不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就免不了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就培育不了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前瞻的战略眼光,也就无法在军事技术的不断变化中立足。

     

        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由于学科之间的人为撕裂,造成了基本思维方式仍停留在单向层面上,缺乏系统性、整体性。例如,理工科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却并不擅长形象思维,“钱学森之问”亦包含这方面的忧思。文科学生虽然长于形象思维,却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尤其缺乏数学思维能力。只有有效整合不同的思维范式,加强思维能力的互补互进,才能掌握全面辩证地分析事物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在批判中进步,在反思中超越。

     

        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才可能迸发智慧。智慧产生的机制固然复杂,但有两类情形是人们公认的,一类是个人智慧模式,急中生智便是典型代表。另一类是集体智慧模式,即集思广益、集智攻关。这说明智慧的砥砺、碰撞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20世纪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创举就是实现了这两类模式的统一。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广泛推崇的智能合约,到我们今天在人才培养中大力推广的慕课教学和大规模在线开放研究模式,一个显而易见的优长,就是要实现各种思维方式的互补,并在互补中推进创造和创新。

     

        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赢得未来

     

        习主席强调,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智能型军事人才尤其要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作为提升能力素质的关键,而这就必须做到文理兼通。

     

        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首先应打牢扎实的科学基础。20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兴起,科技探索的触角越来越深入,科技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科技发展的步伐越来越迅速。无论是军事领域,还是社会经济生产生活领域,都因科技进步而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革。在战争双方的多重较量中,科技越来越成为决定胜败的核心要素,不懂科学技术,就无法理解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更无法有效应对。正如习主席所说,当前,部队技术构成日益复杂、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打仗讲究的是一体化联合作战。科学技术对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影响日益深刻,没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军事技能,连武器装备也操作不了,更别说能打仗、打胜仗了。

     

        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同时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人类战争历来都是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为达成社会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暴力活动。相应地,军事人才队伍的构成既要有理工科背景,也要有文科背景,军人既要懂科技、懂军事,也要懂政治、懂经济、懂文化。事实上,《孙子兵法》得以流传千古而不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孙武并不单就军事言军事,而是将军事问题置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宏观流变中来考察。今天的人类战争与过去相比,不但科技含量更高,破坏力更大,而且涉及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更多、更复杂,这些都要求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既能埋头拉车,又能抬头看路”,“拉车”必须懂科技,“看路”必须懂人文。

     

        应该指出,苏联的教训是,一支军队在军事上可能强大得足以毁灭整个人类,而在政治上却可能虚弱得难以支撑一个政党的执政能力。因此,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第一条就是要听党指挥,而听党指挥绝不是空洞的表态和口号。正如能打胜仗离不开装备,而装备需要学科支撑一样,听党指挥也需要加强相应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因为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清醒。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就是要按照习主席所说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开阔视野又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既开动脑筋又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加快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为强军兴军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积累创新的实践经验才能提高战斗力

     

        经验对于任何工作无疑都是重要的,但过于看重经验,有沦为经验主义之虞。当然不是说军事完全拒斥经验。经验来自实践,实践有两类,一是昨天的实践,如摸爬滚打,二是明天的实践,如作战推演。以昨天的实践经验应对明天,必须要看从昨天到明天会发生哪类变化。而在军事斗争中,大量充斥的恰恰是非线性的东西,因而凭借昨天的经验把握未来,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个在战史上因采用新的办法而创造了新纪元的伟大将领,不是新的物质手段的发明者,便是以正确的方法运用他以前所发明的新手段的第一人。”最近20多年,美军从不在两场局部战争中使用同一位指挥员,而不管该指挥员如何优秀卓越。其目的就是要摆脱昨天实践经验的桎梏与陷阱。

     

        从院校人才培养来看,最容易受到诟病的是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但正如毛泽东所说,人类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实践,就不能在实践问题上以偏概全,以为只有摸爬滚打才是实践,而作战实验推演却不是。其实,摸爬滚打只能训练人的体能和技能,作战实验推演训练的主要是人的智能,它才是大数据时代军事领域最重要的实践,由此类实践获得的经验才是应对未来战争最重要的经验。因此,智能型军人更应积累创新实践经验,即经由对新型作战样式和未来战争图景的体悟和探索得到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军事斗争准备的超前站位,不断增强工作与训练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必须时刻谨记,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

     

        至于院校学员水土不服的问题,也要辩证地看待。瞄准未来战争培养人才,就是要着眼于未来发展,要允许一定时期的人员闲置。从短期来看,就是人员不一定能做到立即专业对口。如果过分强调紧密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变成一切从现状出发,结果便可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因此,水土不服的问题其实可以从院校和部队两方面来检讨,二者的关系类似产品与用户的互动关系,产品当然要符合用户的需求,但用户也要从行为习惯上适应产品。所谓新型军事人才,如果只是单方面地被动适应部队需求,而不是对部队如何使用人才提出新要求,那是难以驾驭未来战争的。

     

        总之,当今时代,武器装备的发展在能量释放、杀伤精度和打击距离等维度上已逐渐逼近物理极限。大国之间,尤其是核大国之间大规模物理毁灭的可能性日益降低。但另一方面,以尖牙利爪的物理装备为后盾,围绕话语权争夺和意识形态较量的心理战的准备和实施,却在不动声色地全方位展开,且日趋激烈,必将左右大国命运的未来。进入21世纪后,东欧、中亚、北非一系列国家发生的所谓“颜色革命”,正说明现代国家之间竞争和较量的重心已然发生转移,颠覆模式已然发生改变。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大潮以排山倒海之势,从物理域向生理域、心理域拓展和蔓延,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而能成功应对这一变局的,除了智慧还是智慧。

     

        (“柯大文”系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笔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