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3日 星期一

    文化评析

    文学刊物要“触网”,更要保证品质

    作者:周俊生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3日 02版)

        “《收获》邀请您在线投稿。”近日,大型文学刊物《收获》官方微博上出现的这条置顶消息不仅在文学界引起了关注,也成为网络自媒体奔走相告的热门新闻。据悉,此次《收获》杂志推出的“在线投稿”是与著名的自媒体在线平台展开的合作,文学创作者可在APP上创作作品,完成后只要在标签中输入“收获”,稿件就会自动提交到编辑部初审,同时《收获》杂志的编辑也将在该APP上展开写作辅导等服务。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无所不在。但是,由于文学刊物不必像报纸那样追求时效,却显得颇为“高冷”,对于“触网”并没有产生紧迫感,甚至有点抵触。上海一家媒体在报道《收获》开通在线投稿这一消息时提供了一个背景,称“长期以来,包括《收获》在内的严肃文学杂志只接受纸质投稿”。这一说法的准确性不得而知,但就笔者所见,至少天津有一家文学评论刊物至今在每期刊物上都声称不接受电子邮件投稿。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常态的当下,这种态度显然是不足取的。由此,《收获》此次能够开通在线投稿,对于文学刊物来说,确实是一个可以称得上重要的进步。

     

        然而,像《收获》这样的文学刊物与互联网亲密接触,究竟能够给刊物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却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收获》的创始人巴金先生一贯主张支持年轻人,也是《收获》创刊近60年来一直奉行的编辑方针,很多年轻作家通过《收获》的扶持走上了文坛。因此,《收获》此次“触网”有利于其得到更多的年轻作者资源,从而扩大刊物的稿件来源。但是,编辑部仍然要对其进行筛选、编辑,这个过程与其原先接受纸质稿件后所要进行的工作并无本质的区别。

     

        在互联网兴起以后,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从传统的纸质文学刊物中拉走了不少读者,而文学刊物与网络文学也渐渐走出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更多的是传统文学刊物画地为牢,故步自封的结果,而不是两种文学的必然表现。网络文学由于省去了后台编辑这道工序,虽然方便了作品的“发表”,但也使网络文学良莠杂陈,这使得只接受网络文学的读者的文学品位难以提高;而纸质刊物由于具备了编辑把关的功能,虽不能保证发表的每一篇作品都称得上优秀,但至少可以保证作品在基本的底线之上,让读者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正是在这一点上,纸质刊物能够得到读者的信任。

     

        余华、格非、苏童、莫言等人都曾在《收获》上发表作品,对于早已脱离纸质文本的网络作家来说,依然是个有吸引力的平台。但今天,文学刊物的作用,恰恰是在媚俗审美与品位坚守上划一道分界线。即便“触网”,对它的作用不必太夸大。拥抱互联网,意味着某种程度上对时代趋势的跟进,但对作品发表的门槛,却不应该降低,而这也是我们今天在互联网时代里对纸质文学刊物的期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