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1日 星期六

    清代中晚期师法欧楷书家的得失

    作者:书法评论家 谷翠峰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21日 07版)

        清代中晚期师法欧阳询楷书的书家的得失利弊,将师法欧楷的书家分为三派。一是师欧“新体”派,代表书家为成亲王永瑆、林则徐等人。成亲王的书法风格师法欧阳询的《化度寺碑》,在结体与用笔上颇为传神,欧楷的典型特点是险绝与厚重,个人以为在这两特点上成亲王均有不足之处,成亲王的用笔偏侧颇多,结字上殊乏“隶意”,因此略显单薄而厚重不足。在险绝上也略有不足,因为成亲王的楷书一部分承袭了赵孟頫书法的特征,显得十分流畅,圆润、端美,具有清代朝廷“馆阁体”的特点,但同时又很好地写出了欧阳询楷书转折方劲的特征,这一点有别于“馆阁体”一味追求端正俊美的特征,形成典型的“欧底赵面”的书法风格。二是师欧“专一”派,有翁方纲、姚孟起等人。在字的形体、用笔上刻意求工时,难免会失之于刻板、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原作的意趣、风度。但此派是力求精致、准确学习欧体楷书的忠实实践者,因此在书法的气息、神韵上,境界比欧阳询要低很多。三是师欧“馆阁”派。楷书法度森严有加,而其规整的结字和用笔缺少随意性和流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他的个性表现和感情抒发,弱化了书法家创造自我的空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