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5月20日,相关专家就《纲要》进行了解读。
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纲要》指出,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表示,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依靠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从国外看,新一代技术革命正在兴起,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创新驱动刻不容缓。”
中科院院士朱道本认为,我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是与历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导致科技弱、经济弱。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必须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因此,此次《纲要》的出台非常及时和必要。
《纲要》是创新驱动战略的顶层设计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公布,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发布,同年还发布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翟立新表示,《纲要》和这些是一脉相承的,“纲要的起草过程中着重突出整体性,强调继承和发展,提高针对性,增强可操作性。”
翟立新认为,《纲要》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是具体实施方案,很好地平衡了当前与长远、改革与发展、全面与重点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开展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注重科技创新与全面创新的协调
吕薇认为,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是《纲要》的一大亮点。“我们以前谈创新,容易把科技与经济割裂,这是不对的。实际上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显然《纲要》抓准了这一点。”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吕薇说,《纲要》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主体活力,系统提升各类主体创新能力,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这将大大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她认为,现阶段我国高级技师、技术工人等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不利于我国的经济转型,需要下力气解决,另外还要发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
《纲要》提出要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吕薇对此深有感触,“以华为为例,华为在海外建立了数量众多的联合创新中心,吸收一切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技术,中国像华为这样的企业还是太少。”她表示,要抓住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流动和我国经济地位上升的历史机遇,提高我国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能力,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本报记者 叶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