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7日 星期二

    “贫瘠的土地上可以产生富有的文学”

    ——中国作协宁夏调研座谈会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7日 09版)

        “不是我们送来了什么,而是我们收获了什么。到宁夏来,我们是受益者。我们是吸氧来了,宁夏这块土地有滋养文学的‘氧气’!”这是中国作协主席铁凝5月16日在宁夏文联举行的调研座谈会上的一番话。

        这次,中国作家协会把他们精心筹划的全民公益大讲坛的首场放在西吉县。尽管这是宁夏一个偏远的穷困县,但通过实地走访,铁凝一行却有另一番感受。座谈会上,她向与会者讲述了西吉县农民女作家单小花的故事:这位有3个孩子且被生活负担压得喘不过气的农村妇女,是在安排好老人和孩子之后,半夜爬起来悄悄写作的,但她却常常被人误解,这让她一度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后来,她拿着自己的作品找到西吉县文联,得到了鼓励,重拾生活的勇气,从此文学便为她的生活抹上了亮丽的色彩。单小花说,在我陷入绝望时,是文学挽救了我。

        在宁夏,特别是在南部山区,农民作家已经形成群落。靠种地养活一家人的“绿色散文”作家刘汉斌,把每天的劳作都当作采访学习的机会,把劳动的间隙都用来写作,他的作品也从发表在家乡的刊物开始,逐渐走向各地的文学刊物。

        有刘汉斌这样经历的人,在宁夏还有不少。铁凝说:“文学是西吉县大地上生长得最好的庄稼!”“文学之乡,名不虚传!还将继续有大批有影响的作家从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走出来,他们不仅属于西海固,也不仅属于宁夏,他们在国际文坛上都会产生影响!这些人内心明亮、甘于清贫、不屈不挠、不懈追求,正是文学的基础和希望。”

        “土地的贫瘠,可能很难改变,但贫瘠的土地上可以产生富有的文学!”这是铁凝到宁夏演讲、调研的感受。

        (本报银川5月16日电 本报记者 庄电一)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