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表彰一批教育工作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开创出了教育的新局面,成为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效法的对象。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易教:较强的理论性、高度的抽象性,都成为课程入脑入心的困难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具体化、趣味化、生活化,方能保证教学效果。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模式,让这门课程广受欢迎,告别了空洞、灌输的说教,成为学生的自主选择与思维方式,是值得鼓励的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了一系列伟大的人类思想成果,绝不是远离实际与生活的,关键是教育工作者选择如何破题入手、理论阐发、启迪思索。这些学校的探索实践,值得肯定。
教育工作需要干在一线、勇于探索的教育工作者。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何雅玲在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但是她最骄傲的身份是“人民教师”,她编写教材,建设科研平台,带领学生科研攻关,指导了10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在教学、科研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凡成绩。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吕杰,是酒泉钢铁集团目前唯一的女焊接高级技师,她不仅有着精湛的焊接技艺,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把一身手艺传播出去,她带领学生为地方政府和企业解决了无数焊接技术难题。
通观这些教育阵线的先进工作者,各自岗位不同、分工不同,但蕴含的探索精神却是一致的。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所在地域不同,有各自的特色与侧重点,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索精神却是一贯的。从思想高度上,他们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绝不是“鸡肋”,而是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其他各门课程的指导精神。何雅玲和吕杰,一个从事理论教育,一个从事技术教育,分工不同,但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初衷是一致的,在各自岗位上春风化雨是一致的。只有抓住他们的精神内核,方能准确把握他们取得成绩的原因所在。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归根结底,教育要使每个人成为更完整的人,为社会进步注入动力。在国家对高级人才日益迫切、教育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探索精神,创新教育模式,以先进工作者为榜样,把金针度与人,把人类文明成果传承下去,不断谱写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