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4月,我国南方的暴雨天气仍在继续,多地降雨量突破历史值,而近两年来,全球范围的干旱、酷暑等极端天气也频频发生。近日,国家气候中心综合评估认为,赤道中东太平洋2014年持续至今的海水偏暖现象,已成为20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百年最强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其发生时会通过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等,影响全球天气和气候。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过3次,前两次分别发生于1982年5月到1983年8月、1997年4月到1998年5月,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暴雨洪涝、大范围干旱等气象灾害。
2014年9月,第三次超强厄尔尼诺悄然来袭,这是1951年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我国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截至2016年2月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已持续18个月,每个月海温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高的累计值(即累计强度)为26.9℃,且海温已连续7个月比常年平均值偏高超过2℃,在2015年11月达到峰值,海温偏高达2.9℃。
持续时间、累计强度、峰值强度,这三个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最高,这次过程比之前发生的两次都强,是超强厄尔尼诺事件。
极端天气气候凸显
持续18个月之久的厄尔尼诺事件已对全球气候产生明显影响。2014年冬季,巴西出现了1930年以来最重的干旱;2015年4月,澳大利亚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5至8成;5月—6月,菲律宾、美国、泰国和朝鲜半岛出现严重干旱;7月,日本遭遇高温热浪,美国中西部遭受暴雨袭击;2016年1月,北极气温有记录以来第二次在冬季上升到0℃以上……
同样,受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2015年夏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而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呈现“南多北少”的降水分布特征。2015年入秋以后,南方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特别是11月份广西、湖南和江西等地出现罕见“冬汛”。2015年冬季,我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以上,创历史最高纪录。
影响还将持续数月
今年入汛时间偏早、汛期天气气候形势复杂、气候年景偏差,是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我国的气象部门已在实时监测和滚动预测。
不过,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姜彤曾表示,研究表明,我国很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由厄尔尼诺作为主导造成关联后果的可能不到40%。因此,把各种极端天气都与厄尔尼诺联系起来并不完全正确。除厄尔尼诺事件外,青藏高原积雪、北极海冰等也可能影响我国气候。
无论如何,世界气象组织2016年2月公报指出,厄尔尼诺峰值已过,目前处于衰减状态。国家气候中心预计,未来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将继续衰减,并可能于今年5月结束。
不过,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仍然认为:“从气象方面来说,此次厄尔尼诺现在已经减弱,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仍然相当强劲,其影响还将持续数月。”
(何孟洁,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