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一曲优美动听的歌曲,让世界记住了湖南浏阳河。
集名人、名歌和名河于一身,汇山水、人文、历史于一体,这样的资源禀赋可谓得天独厚,然而,浏阳河未能向世人充分展示其魅力与价值。
“五一”过后,全长近10公里的芙蓉区浏阳河东岸风光带基本完工,宛若稻花绽放的隆平水稻博物馆也即将开馆。而以风光带为重要载体,芙蓉区规划的“浏河之心·芙蓉滨水文化产业带”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未来将凸显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产业五个核心功能,打造“爱之河、乐之都”。
去年4月,长沙市加快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把浏阳河打造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之河、生态之河、产业之河、景观之河。
不负天赐之美
为了进一步做好“山水洲城”文章,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引擎,走出内陆城市的创新求变、持续发展之旅,2015年4月,长沙开始了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建设。
沿着长200多公里的浏阳河,打造一条文化旅游产业带,并非易事。
“浏阳河是长沙的‘母亲河’,每一位母亲在儿女心中都是最好、最亲、最美的。”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多次强调,应怀着依恋和感念,带着特殊的情感保护好浏阳河,不负这份天赐之美,造福两岸人民群众,助推长沙转型创新发展。他说,浏阳河流域可以打造成为一个链条式的全流域旅游目的地,从而推进长沙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做好顶层设计
高品质的建设需要科学规划、国际视野和顶层设计。去年7月,长沙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创意大师、产业精英齐聚浏阳河畔,为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献计献策。
“在农耕文化中回味乡愁,在湖湘文化中留住乡情,在红色文化中体验乡音,在民俗文化中寄托乡思。”
“采用‘国际一流滨江创意文旅休闲功能带’的定位,着力打造滨河巨龙景观长廊,凸显国际品质的创意文化艺术产业带、国家级生态型文旅融合先行区、湖湘历史文化体验风光带、市民滨江休闲绿色功能区四大功能。”
200多公里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如何布局?按照《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研究》初步方案,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拟突出市民休闲活动新空间、品质长沙建设代表作、世界级文化旅游大品牌“三大目标”,并结合不同湾段特色明确定位及规划愿景,多措并举做好浏阳河全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完善道路系统、绿道系统、水上交通建设,让市民在浏阳河畔享受畅快之旅、舒适之旅。
讲好“九湾”故事
浏阳河有80%的河段在浏阳这座千年古县境内。在浏阳段,沿线乡镇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项目,在突出生态保护、打造绿色长廊的同时,浏阳市还注重塑造鲜活形象。“春赏花、夏漂流、秋品果、冬滑雪”的四季旅游品牌已深入人心;“浏阳河音乐节”“焰遇浏阳河”等成了浏阳文化旅游产业响当当的节目。
浏阳河从浏阳市镇头镇流入长沙县江背镇,在湘阴港村和金洲村两度华丽转身,形成“一渡两河三上岸,四洲五里六筒车”的奇景。今年3月底,长沙县首届红樱文化旅游节在江背镇开幕,200多亩如云似霞的樱花吸引了上万名游客。
“要向世界讲述浏阳河九道湾的动人故事。”浏阳市、长沙县、雨花区、芙蓉区、开福区,在这片浏阳河流经的总面积达46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谋划、推进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
作为长沙的“母亲河”,浏阳河承载着长沙的文化标记,是长沙城市品牌“山水洲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九曲浏阳河怀着汇江入海、走向世界的梦想,迎来新的发展篇章。
(本报记者 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