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5日 星期日

    诗意仙居

    作者:张晔/撰文 郭红松 张福华/摄影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5日 10版)
    童话花海
    苗辽茶山
    加工灯笼的村民
    杨梅飘香的季节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李白诗境中行走,水墨乡村里小住,置身天然氧吧,静听万物生长之声。如今,众多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们,把前往仙居度假,作为休养身心,亲近大自然的出行首选。

        “仙居”,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地处浙江东南部台州市境内,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地形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仙居建县已有1669年历史,原名乐安、永安。仙居县域四分之三被森林覆盖,境内溪流密布,水质清澈,被誉为“中国长寿之乡”。这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8平方公里。神仙居景区内,负氧离子平均每立方厘米2.1万个。到此的游人都会被这里的山水吸引而流连忘返。

        在散发着治愈心灵气息的美景中,游人对仙居人的生活同样充满好奇。

        “我家三口人参加制作销售灯笼,由于人手不够还雇了四个帮手。去年家里销售灯笼十万多个。”村民朱晓珍一边忙着加工手中的灯笼,一边向到访的客人介绍自家作坊的情况。湫山乡雅溪村是浙江有名的灯笼加工村,灯笼加工具有占地面积小、无污染、高附加值的特点,加工工序分:裁剪、印花、他车补、穿钢丝、绕线、套灯笼、贴金边、打包装箱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大量劳动力。雅溪村是由三个自然村组成,有村民580人,全村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从事灯笼加工,灯笼加工产业成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现在,雅溪灯笼不仅销往全国,还远销到东南亚等地。朱晓珍说:“儿子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灯笼,订单正在不断增加,互联网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我们雅溪灯笼。”目前,灯笼年销售额达八千余万元。去年,村里自筹资金30余万,建起村一级的灯笼展示中心,汇集了40余种创意灯笼,村民们在此相互交流,不断推出灯笼、灯饰新品,在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寻找发展。雅溪的村民们,用智慧与勤劳的双手,通过一只只大红灯笼,向世界传递着喜庆吉祥。

        4月初,春光正绚烂,仙居田市镇水阁村的7万多株牡丹花盛装迎客。占地150多亩的大江南牡丹园,是迄今浙江省规模最大的牡丹园。漫天花海里,虞姬艳妆、贵妃插翠、洛阳红、白娘子、豆绿等150多种牡丹争奇斗艳。从各地赶来的游客徜徉其间,为之陶醉。据初步统计,牡丹园开园以来,吸引了7万多名游客赶来踏春赏花。以花为引,发展乡村游,仙居人已经尝试了8年,如今成了全省响当当的品牌。2006年起,仙居开始举办“中国杨梅节”,打响了东魁杨梅的品牌。2008年,第一届浙江油菜花节又在仙居亮相。特色农事节庆的举办,不仅让当地农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更重要的是,让“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态仙居,开始广为人知。

        “一朵小花,一颗杨梅,不仅带动了仙居的休闲游,更把仙居引向了高端农业、品牌农业这条新路。”县委书记单坚说,仙居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决心将会更加坚定。眼下,初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甜头的仙居,正用一朵朵小花,组合和幻化出了一片“花花世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