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4日 星期六

    世界瞩目马斯克“超级高铁”

    作者:本报记者 韩显阳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4日 05版)

        5月11日,总部位于洛杉矶的美国初创企业“超回路1号”(Hyperloop One)公司在内华达州沙漠里以接近音速的速度完成了“超级高铁”推进系统的首度户外测试。当天,几十名投资者、合作伙伴以及媒体聚集在一起,观看了这艘金属火箭滑车如何在两秒内从静止加速至时速400英里(约644公里),然后撞击在91米外的沙堆里。至此,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向着“超级高铁”这一或可颠覆人类现有生活方式的运输系统目标再迈进一步。

        “超回路”运输系统的灵感来自“真空管道运输”。20世纪90年代,机械工程师奥斯特提出“真空管道运输”想法,并于1997年获得该项技术专利。2013年,马斯克丰富了这一概念并完善了更多的设计细节,提出了“超级高铁”的理念。“超级高铁”因其胶囊形外表,又被称为“胶囊高铁”,具有超高速、高安全、低能耗、噪声小、污染小等特点,有可能成为继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之后的新一代交通运输工具。

        根据马斯克最初构想,“超回路”是一种长途运输方式,可让人以时速750英里(约1200公里)的速度旅行。“超回路”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铝制胶囊”置于钢铁管道之中,通过磁悬浮技术像发射炮弹一样将其发射,无间断地驶往目的地。“超回路”的设计者称,尽管“真空管道运输”能够达到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但是乘客却只会感受到很小的爆发加速力。不过,在5月11日之前的几次“超回路”测试中,时速仅仅达到322公里。

        据“超回路”设计者称,“超回路”运输系统有许多优势。一方面,由于其采用“被动磁悬浮”技术,比目前在欧洲、中国等地应用的传统磁悬浮技术更便宜、更安全。另一方面,“超回路”运输系统比其他任何传统的交通工具耗能都少,其每千瓦时的运输量要比火车多1倍,因而更清洁、更环保。

        “超回路”首度户外测试成功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赢得外界的一片喝彩。显然,人们对“创业天才”马斯克继“特斯拉”汽车(Tesla)公司、“太空探险技术”(Space X)公司和贝宝(Pay pal)之后又一大胆设想充满期待。马斯克提议,首条“超级高铁”将建在洛杉矶与旧金山之间,用以取代建造费用高昂的加州高铁。“超回路”系统有单人舱或多人舱,可容纳6~8人的车厢每隔30秒发车,30分钟内抵达,人均票价约20美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超回路1号”公司的目标不限于加州和客运,其正积极考虑与货运公司、隧道专家和交通工程公司等领域内的世界知名企业合作。内华达州州长桑德瓦尔表示,“超回路”不仅带来全新运输模式,而且也能够为内华达州增加更多收入和就业机会。与此同时,“超回路”也获得法国国营铁路局等机构投资,募集到8000万美元风险投资。“超回路”公司首席执行官劳埃德透露,全面测试可能于今年年底进行。

        尽管如此,正如“特斯拉”汽车、“太空探险”问世之初一样,对“超回路”的质疑之声依然存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学专家汉斯曼认为,尽管“超回路”本身不违背物理学基本原理,但该计划可行性仍不够,“马斯克的预算太过于乐观”。《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乔恩表示,加州高铁工程完工后,“超回路”可能还不见踪影。《商业内幕》网站则称,“超回路”运输系统能否真正成功,安全问题是潜在障碍,“铝制胶囊”列车本身还有很多技术困难需要解决。还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大都市建造这种城际交通系统可能需要取得授权、支付潜在成本,甚至将面临因破坏环境而遭起诉的风险。

        (本报华盛顿5月12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韩显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