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3日 星期五

    自然笔记

    隆德有个“古柳公园”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3日 11版)

        记者近日到位于六盘山下的宁夏隆德县采访,发现当地人所说的“六盘山下第一园”竟然是个“古柳公园”。专门为老柳树建一座公园,这可是个新鲜事。

        什么样的古柳竟然值得建个公园?这些古柳有个统一的名称——“左公柳”。

        “左公柳”是清朝晚期守边大将左宗棠在进军新疆时沿途所植,至今已有140多年。后人感念左宗棠造林绿化之功,便以“左公柳”称之。这样的古柳在隆德县曾经有几千棵,现在只剩下20多棵。

        当年,左宗棠率领湘军收复新疆时,曾和士兵一道在陕甘宁青新各省区大量植树。这些在荒漠地带栽植的树木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造福于一方百姓。清朝大将杨昌浚赶往新疆时,沿途看到左宗棠当年所植杨柳已经郁郁葱葱,曾赋诗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可惜,由于人为的和自然的破坏,保留至今的“左公柳”在沿线各地已所剩无几。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硕果仅存的古柳,隆德县在2011年投资1800万元,在县城的黄金地段建起占地375亩的“古柳公园”。

        记者看到,“古柳公园”里,除了古色古香的门楼、亭台、水榭、回廊之外,还有“植树诗话”“植树史话”浮雕和专门建造的“观柳亭”。

        当然,公园的主角还是古柳。这些古柳写满了岁月的沧桑,经过100多年的生长,主干底部粗壮得一个人难以合抱。尽管下部的树皮已开裂,但依然枝繁叶茂,树冠在周边营造出一大片绿荫。据考证,这里的古柳是1874年栽植的,经历了100多年干旱的摧残、风雨的洗礼和几轮大规模的砍伐,能够幸存下来殊为不易,所以当地政府和人民对其“宠爱有加”。“古柳公园”的管理者不仅给每一棵古柳都编了号、挂了牌,而且还单独砌了防护池,加了文字说明。可见,这些古柳已然成为“镇园之宝”。

        树木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过去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希望那些悲剧不再重演。正因为如此,像隆德县这样爱林护绿的做法才更值得提倡,也更具有借鉴意义。

        (本报记者 庄电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