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

    厦门翔安:农民迎来一个别样的“文化春天”

    作者: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9日 04版)

        在厦门翔安区大嶝岛上,一栋普通民宅里不时飘出文化的“书香”,而且还经常有海内外名家来上课。这是厦门市第一家由个人出资创办的书院——希元书院。

     

        4月17日,希元书院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瑞士银行学术金奖获得者刘亚楠来讲述“不坑爹的留学教育”。据了解,希元书院还举办过闽南文化“割舍不去的乡愁”、社区话题“壮美山河我眼福,美化社区我参与”,以及“创作当中的艺术思考”“家风”“乡音”等讲座。社区书院已然成为村民学知识、长见识的地方。

     

        “遍地开花”的社区书院只是厦门翔安区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一个举措。近年来,翔安区立足群众需求,推动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翔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东生说,我们把群众的“需”与政府的“送”匹配起来,不断创新基层文化供给,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服务,使农村迎来一个别样的“文化春天”。

     

    “耳聪目明”心欢畅

     

        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点,翔安大地上便响彻着同一个声音,内容是厦门首个区级闽南语网络电台节目《翔安之声》。《翔安之声》通过覆盖全区112个村居的“村村响”广播工程进入千家万户,让村民能及时了解到翔安区党委、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信息。这是翔安建设村居信息化共享工程的一个缩影。

     

        翔安在福建省率先全面推动和建设村居信息化共享工程。该系统工程涵盖“广播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电视村务公开、平安村居工程、电纸书屋”等。两年多,翔安实现了全区112个村(居)文化室“全覆盖”,“农家书屋”向“电纸书屋”转变,社区治安网格化数字管理和村(居)委会事务公开信息共享。

     

        在村务公开系统里,社区居民除了可以查询村民想要了解关心的村务政务信息外,还可以通过求职直通车了解市区人才市场招聘信息、挂号预约市区医院专家门诊等便民服务。

     

        最近,翔安的村民们有点兴奋,原来,翔安打造了手机APP平台——“掌阅翔图”。只要用手机扫一扫“掌阅翔图”的二维码,即可手机在线随时随地阅读国家、省、市图书馆的网上资源。喜欢看《啄木鸟》杂志的小柯,经常看了这期,买不到下期。这个全国首个网络综合服务平台,让小柯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啄木鸟》了。

     

    满满正能量

     

        “教子女,识道理;从小起,立大志。学科学,会长智;厝边兜,像兄弟。有困难,帮忙伊;爱祖国,爱乡里。”翔安草根名嘴、翔安百姓故事宣讲团的常驻嘉宾郭建居以答嘴鼓的方式进行宣讲。

     

        翔安挑选了“草根名嘴”,先后组建了翔安区“创业达人”宣讲团、“共同缔造百姓故事”宣讲团和“道德模范”宣讲团,走基层、入社区、进学校,讲述翔安好故事。两年多来,宣讲团进行了300多场次的宣讲。“创业达人”宣传团还被福建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全省社会宣传教育创新案例”。

     

        近年来,翔安在基层一线寻找助人为乐等平民典型350人。翔安还把这些草根人物的典型事迹汇编成册,出版了《翔安好厝边》,形成赞好人、学好人的浓厚氛围。

     

        从弘扬核心价值观到践行核心价值观,翔安农民身上充满了正能量。翔安农民画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创作,作品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出现在厦门主要大道、公交车和社区。

     

    十足“文艺范儿”

     

        当下,在翔安区的一个小渔村里,村民们正做着一个很美的梦:把这里打造成中国最时尚的“文创村”。

     

        最近,这个名为澳头的小渔村因为来了一群外国艺术家而声名大噪。北欧艺术家们带着135幅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来到这里参加“面朝大海·澳头文化艺术季”。

     

        “面朝大海·澳头文化艺术季”让村民们大开眼界。村民们欣喜地发现,持续一个多月的艺术季只是个开始。“北欧(厦门)文化交流中心筹备处”“丹麦康纳美术家协会澳头写生基地筹备处”的牌子已经在村里挂起来了。

     

        这头是艺术作品展,那头是大妈们正在表演着澳头独有的《渔歌调,澳头情》。欢快喜庆的场面,似乎在庆祝着这里文化打了“翻身仗”。

     

        曾经,这里文化阵地等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文化活动匮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翔安区在帮助解决“富脑袋”问题的同时,通过文化引领解决村里更多的产业就业问题,培植社区“造血功能”。

     

        在澳头,冷落多年的老村部古厝,摇身一变成了社区书院;“苏氏小宗”破旧古民居修葺后,成为北欧艺术家展览的场馆;一栋建于晚清光绪年间的闽南古厝,也变成了澳头古厝闽侨文史馆。

     

        如今,澳头已经成为厦门推进基层文化创新的又一典型。这片充满文化气息的土地,目前已经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文创企业入驻。

     

        (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