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身为天津市滨海新区摄影家协会主席,“用相机记录这片土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是焦永普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这个季节,徜徉在滨海新区的街头,满目都是鹅黄嫩柳、姹紫嫣红。
滨海新区成了一座花的城,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沿岸,自古以来,这里土地盐碱,史称“斥卤不毛”。经测算,这一地区每立方米土体平均含盐量4.73%,最高值达到7%,超过一般植物极限承受能力的10倍。绝大多数植被都不适合在此生长,这里也因此被国内外专家断言为“绿色植物的禁区”。
从1984年12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这片荒原才开始了“绿化长征”。
“天津滨海新区盐滩绿化没有任何老本可言,连一棵树的家底儿都没有留给我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喜东说。滨海新区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其中各类盐碱地面积1958.9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6.3%。重度盐碱化的土壤占整个滨海新区总区域的53.5%。土壤含盐性高、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度高、海拔低——“三高一低”是滨海新区生态绿化建设的难点。但是经过30多年的探索奋斗,滨海新区攻克了“重盐碱地绿化”领域4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立并完善了包括“滨海浅潜水地区暗管排盐、规模化绿化技术”“原土、吹填土直接绿化技术”和“植物生长调控技术”等3大技术路线在内的一整套“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的盐滩绿化技术体系,终于让当年的荒滩变成了一座绿色新城。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盐滩绿化及生态城市建设战略研讨会上,泰达绿化集团董事长张清告诉记者,目前在滨海新区可栽植约200种植物,通过实施科学的养护措施,植物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达95%以上。对于滨海新区的“生态奇迹”,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庆卫说:“滨海新区是全国盐碱地绿化工程中取得成果最多、景观效果最好的地区。”目前这些技术成果已经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
滨海新区自成立以来,城市每年绿化增量约50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已达1.22亿平方米,绿地面积达1.15亿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61平方米,新区绿化覆盖率达35.39%。今年,新区又启动1141万平方米绿化建设工程。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八大街,有一座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的泰达园林植物资源库。这是泰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于2010年建设的综合绿化推广示范园区,被称为筛选优良植物品种、服务滨海绿化的“试验田”。“这种樱花是绿色的,它是我们引进的新品种绿樱郁金。”在一株樱花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栽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个植物品种。”这些植物在此经过驯化、试种成功后,将在繁育基地扩繁,然后根据绿化工程的需要进行大面积种植。“在引种前,我们会仔细勘察原品种的生长环境,所以引进之后很少会‘水土不服’。”据介绍,近年来在这里成功移植筛选并成活的3000余种林木、灌木、乔木和花卉,已经开始逐步在新区的主干道路、公园等重点地区推广种植,增加了区域植被的多样性和观赏性,让滨海新区在“绿起来”的同时更加“美起来”。
随着“美丽滨海·一号工程”项目的持续推进,昔日盐碱滩已是“开门见绿、随处观景”。据滨海新区园林绿化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眼下,他们又在“多种类、多色彩、多层次”上下功夫,增加了月季、牡丹、海棠、薄荷等百余种植被,进一步增强新区绿植的观赏性。“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市民漫步在新区街头就如同置身花香弥漫的大花园。”
(本报记者 陈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