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8日 星期日

    脱贫攻坚典型经验

    “凤凰”开始往山旮旯飞

    ——河南省两个小山村绿色脱贫素描

    作者: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崔红星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8日 03版)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和西村乡平顶爻村游人猛增,接待游客量均近4000人次。这两个原本都是孤处深山无人识的小山村,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赏识”。

        因一眼如斗大小的清泉而得名的一斗水村和以人在房上走的特殊地貌取名的平顶爻村,位于河南省与山西省交界处的南太行山深处,一东一西,常住人口都不足200人。这两个小山村被重重山峦阻隔,不相连也不相望,相同的是,都戴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都守着数百年古宅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云台山景区每年百万游客村前过却致富乏术,两村的村民靠着季节性连翘采摘、蔬菜种植“扣俩钱”,年轻人则外出打工赚钱。

        2013年,两个村子分别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目录,这让村民们燃起了新希望:绿色发展,打开山门迎游客。两个村子扮靓家园、美化环境,开始在脱贫路上你追我赶。同是村中办起家庭宾馆的第一人,一斗水村的李晚富比平顶爻村的田得成早了5年之久。“在自家的百年古宅里,腾挪出十几个床铺,客栈就开张了!”51岁的李晚富说。原生态的田园式生活体验释放出了意想不到的吸引力:住石头房,吃农家饭,一趟山村之旅,洗了肺、润了心灵、悦了心情。凭着口口相传,2013年,李晚富的“李家大院”已经名扬省内外,成为太行山旅游网络攻略推荐站的必去点。

        而此时的田得成和妻子刚刚返乡创业,他们发挥后发优势,很快就把农家乐操办得有声有色。和一斗水村相比,属于后起之秀的平顶爻村脱贫“玩”起了“文艺范儿”,主动邀请省内外摄影家走进山村采风,通过一张张作品宣传秀美山村。他们还借智借力脱贫,“i20青年发展基金”已把该村作为基地,联系社会各界支持青年人回村创业。

        “搞旅游开发大有‘钱’途!”李晚富很乐意算算“明账”:过去,村里的“凤凰”都往外飞,现在外地的“凤凰”往咱这山旮旯飞!瞧,俺家人丁兴旺,儿媳是外乡人,去年俺还抱上了孙子!

        李晚富、田得成的标杆效应引得村里劲吹民宿旅游发展风。如今,一斗水村已发展家庭旅馆20家,客房300多间,年可接待游客近8万人,村里还建起“村村乐”网站;平顶爻村也不遑多让,20余人先后返乡创业,为往日寂静山村带来了生机活力,全村家庭宾馆、饭店已达13家。

        两个小山村脱贫路上“拼花样”,却都在环境保护和家园守护方面“示拙”。在修缮房屋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求得建筑风格和周围的古石头房相得益彰,古香古色的“中原第一石头村”不失原来模样。 村民们还给5000多棵果树修剪、嫁接、打药,让百年梨树枯木又逢春。环境好了,来这里繁衍的鸟类增加至20多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濒危鸟类红皮书》目录的黑鹳也成了“常客”。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崔红星)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