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7日 星期六

    东北新一轮全面振兴

    吉林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 重新起航

    作者:本报记者 鲍盛华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7日 02版)

    “终点”变成美丽诗篇

     

        近段时间,每次上班下班,54岁的赵伟利都会不自觉地对着车间多看几眼。这里是中钢吉林铁合金公司第一分厂的车间,始建于1953年。新中国第一批铁合金产品就是从这里生产的。不久之后,车间里已经运行了半个多世纪的5台锅炉将停止运转。

     

        “我们将要到新的工业区上班了,那里条件非常好。”已经在这个车间工作了31年的赵伟利谈起未来,眼里放出光彩,“在整体搬迁改造的大战略中,这儿成了终点。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中钢吉林铁合金公司位于松花江穿城而过时形成的“胳膊肘弯儿”的内侧。这里还聚集着吉林碳素厂、吉林造纸厂等一批老工业企业,被人们称为哈达湾老工业区。

     

        据哈达湾区域搬迁改造指挥部副总指挥周冠夫介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哈达湾老工业区功能分区混杂、工业污染严重、基础设施破旧等诸多矛盾日益突出。2010年年底,吉林市正式启动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工程,计划投资816亿元,用5到8年将原有工业企业全部迁出。

     

        “区内将变身为现代商业新核心、工业遗产传承地、居住休闲新港湾。”周冠夫说,“最后形成生态滨江居住区、中央公园文化商务区、滨水城市休闲区三大功能板块的格局。”

     

    “起点”吹响升级号角

     

        而正在从这里“走出去”的老工业企业,也吹响了改造升级的号角。据吉林市发改委副主任吕吉权介绍,水泥厂淘汰了现有300万吨落后产能,结合原料基地,在新厂区建成投产一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造纸厂的新厂区2013年4月开工建设,当年就建成投产。铁合金厂和碳素厂已经完成新厂选址和新厂项目预可研等工作。

     

        从哈达湾老工业区穿过松花江,再前行30公里左右,就到了面积5平方公里的产业转移承接区——金珠工业区,这也是老工业企业的新起点。在造纸厂的新厂区,曾经与造纸企业如影随形的异味踪迹不见了,整洁的车间,清新的空气,让人耳目一新。据介绍,新厂区的设备已经升级成国际先进设备,不仅减少了污染,产能还从过去的18万吨增长到30万吨。

     

        搬迁改造最关键的是资金。吉林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出资成立国开吉林投资有限公司。“国开行在哈达湾项目主要采用‘投贷结合’的融资模式,同时联合其他金融机构以组建银团等方式组织和引领社会资金,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国开吉林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冬冬说。

     

        (本报记者 鲍盛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