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专用电脑、一张SD卡、一个读卡器、一本密密麻麻写满数据的笔记簿,他时而认真抄录,时而看着显示屏上多达几万条的机车CIR通信设备运行数据,并不时拿起行车电话进行测试。他就是青藏铁路公司通信段格尔木无线测试工区工长薛强。
“五一”小长假,依然坚守岗位的薛强,猫腰蜷缩在只有4平方米狭小空间的火车驾驶室内,他正在从计算机屏幕上快速滚动的海量数据中,核对着上万条设备运行数据,查找设备故障原因。
“通信设备就像火车的‘耳朵’,如果‘耳朵’失聪,就会导致火车接收信息不良,影响列车安全正点。我的工作好比是火车的‘护耳师’,找出毛病,快速处理,避免火车‘带病’上线。”薛强一边分析数据,一边形象地向记者打比喻。
今年40岁的薛强,已是有22年工龄的“老铁路”,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从大功率和谐机车到时速250公里的高原型动车组,在“天路”所有车型的通信设备维护中,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在别人眼里,他的世界是爬满密密麻麻数据信息的显示屏,是通信设备背后密密匝匝的各色线路。然而在他自己的眼中,眼前有着看不见的无线通信网络,那些通信设备都成了火车的“顺风耳”。
呜——随着一声清亮的汽笛声,薛强迎来了当天第59台火车头入库,待车头停稳后,他双手紧握扶手,脚下用力一蹬,熟练地爬上驾驶室。与火车司机详细询问设备运行状态后,他开始对CIR机车通信设备进行检测。只见他的双手像弹奏琴弦一样熟练地在通信设备上翻动着,外观清扫除尘、各部配线检查、语音数据分析、LBJ设备检测、电子铅封检查,各个环节井然有序。
“最忙碌的时候,值守一个班下来,能遇上160多台机车出入库,每台机车检修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一上一下机车要来回上下320多次。”
薛强所在的工区担负着青藏铁路西格段、格拉段所有客货运列车的通信设备检测维修任务。由于高原型机车通信设备的常见故障、维修方法等都没有既有的经验可循。担任工长6年来,薛强始终起早贪黑带领工友们在每一次设备检修中摸索积累经验,总结出了“望、闻、问、切”的检修方法,有效解决了机车CIR设备、LBJ设备、海事卫星电话等通信终端设备的故障顽疾,确保了机车100%的良好出库率。去年,他荣获了“2015年全国铁路技术能手和青海省技术能手”称号。工友们打趣道:“要说格尔木的太阳几点升起来,问问薛工长准知道。”
今年“五一”小长假,薛强原本答应带着14岁的儿子回陕西绥德老家看父母,但是因为自己工区的QC新课题要在节后的成果发布会上进行展示,薛强和QC小组成员在假期里共同制作PPT课件,带着孩子与老人团聚的计划再一次放弃。
“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我对家人的关爱确实心怀亏欠。”薛强说,“但作为一名青藏铁路的通信工长,我却可以为火车头‘号准脉、聪机耳、畅其行’,这是我最大的骄傲!”
(本报记者 刘鹏 本报通讯员 马文 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