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3日 星期二

    黄河岸边的“摩托医生”

    ——记山西省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80后村医贺星龙

    作者:本报记者 李建斌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3日 04版)
    贺星龙(左)在出诊路上与村民打招呼。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方圆百里,他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行医16年,他背坏了12个药包,骑坏了6辆摩托车;行程40多万公里,跑遍了周边28个村庄,从未收过一分钱的出诊费和诊疗费;他不富裕,却为13户五保户支付药费4.5万元,自己背负欠账2.3万余元……

     

        他就是贺星龙,山西省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的一名80后共产党员,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从没有豪言壮语,36岁的贺星龙默默地在吕梁山腹地坚守16年,为乡亲们筑起了一道生命保障线。

     

    不忘初心,办诊所服务乡邻

     

        贺星龙12岁那年,最疼爱他的爷爷得了肾病,因无钱无医治疗去逝。临终前,老人拉着贺星龙的手说:“娃呀,好好念书,长大学医。”从那时起,贺星龙就有了当医生的念头。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贺星龙终于如愿以偿。1996年初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太原市卫校。可6800元的“巨额”学费又让他望而却步。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只要3000元学费的运城民办卫校。就这3000元,对贺星龙家来说也是天文数字,母亲把家里翻腾了一遍,才凑了302元。最后,全村人你家三十他家二十的,凑齐了3000元。

     

        在学校,为节省生活费,贺星龙每顿饭只花四毛钱买两个馍来吃,就着母亲给做的韭菜花,喝着白开水。为准备每年的学费,假期他就抓蝎子、挖药材,这才勉强完成了三年的学业。

     

        毕业后他在县医院实习时,因租不起房子,贺星龙每天24小时守在医院。两年实习期满,医院有留下他的意向,贺星龙却推辞了,执意要返回村里。面对不解,贺星龙说:“大伙凑钱供我学医,就是想让我现在给他们看病。留在城里,良心上对不起乡亲们。”

     

        2000年春,贺星龙回到了村里。他把家里原来住的一孔窑洞腾出来,用卖羊和卖玉米的960块钱买回几件必需的医疗器械,诊所就办了起来。

     

    为出诊,贷款买来摩托车

     

        回村行医,贺星龙并没能取得村民的认可,人们在怀疑他这个20岁的毛头小子的水平和能力。

     

        “你不找我,我就找你!”听说哪家有人生病了,贺星龙就主动上门服务,可遇到的都是冷脸。转机出现在2001年。乐堂村的张立山老人,因患有严重的气管炎,连续被医院下了三次病危通知,让回家准备后事。贺星龙登门了,老人家属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同意他为老人诊治。为了查清老人的病情,他一连半个月没回家,在老人床前的那把椅子上度过了15个日日夜夜。奇迹出现了,老人的病被他治好了。

     

        张立三老人的病好了,找贺星龙看病的人渐渐多了。随着医治范围的扩大,病人的不断增加,靠步行一天下来看不了几个病人。贺星龙就跑到县城废品收购站,花了40元钱买了辆旧自行车,骑自行车进村入户给人看病,但每天最多能跑3个村。贺星龙又狠狠心,跑到信用社贷了4000元,买回第一辆摩托车。

     

        从此,贺星龙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摩托医生”。骑上摩托车,贺星龙如虎添翼,没日没夜地奔驰在黄河两岸。

     

    “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一个电话,随叫随到。”贺星龙把自己的承诺印在了名片上。“24小时上门服务”成为他最得意的手机彩铃。

     

        2013年腊月十二,下着大雪,索堤村贺润平的孙子高烧引发抽风。路上的雪越下越大,一不留神,贺星龙连人带摩托一起跌进了路边1米多深的壕沟里。当他费尽力气爬起来时,又接到了孩子家长催促的电话,顾不上脚上的疼痛,扶起摩托急匆匆地骑上走了。

     

        第二天,他的脚越来越肿,不能骑摩托,他就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去给病人输液。但在爬一处陡坡时,脚下一滑,连人带包从200多米的坡顶滚到了沟底。简单地给自己处理了一下,贺星龙又一瘸一拐地给病人输氧气去了。

     

        12天后,他终于来到县医院,拍片一看,右脚内踝关节骨折,需卧床治疗。可贺星龙只在家里躺了半个月,就又忙着给人看病去了。

     

        在贺星龙家,记者发现了7本厚厚的账本,上面记载的全是近4年患者赊欠医药费的账目。“这还只是最近4年的,这以前的我已经全烧了。”贺星龙告诉记者,“村民生了病,总不能因为没钱,就不给看吧?”行医16年,贺星龙从不收取出诊费,为13个五保户支付药费45689元,赊账、死账57235元,但他自己至今还背负着23500余元的债务。

     

        2009年,贺星龙的两个孩子到县城上学,妻子想让他把诊所开到县城,并偷偷租下一间门面房。可贺星龙拒绝了,夫妻俩对峙两个月后,妻子妥协了。贺星龙放心不下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他说:“不是村民们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大家。”

     

        (本报记者 李建斌)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