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2日 星期一

    劳模家书

    昆仑山下带兵人

    ——新疆公安边防部队叶城县机动中队队长王雪涛的情怀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2日 02版)

        女儿,爸爸多想陪在你身边,看你哭、看你笑,看着你一天天长大。但是,爸爸做不到,只能把你的照片放在身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看你胖嘟嘟的小脸。想你,我的小公主!

     

    ——摘自王雪涛写给女儿的信

     

        见到一等功获得者、全国优秀带兵骨干王雪涛时,他正在喀喇昆仑山腹地某处带领战士们拉练。干练、朴实,这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部队,就是要时刻准备打仗;军人,就是要永远保持冲锋姿态。”被高原强烈紫外线晒得黝黑的王雪涛,声音虽然嘶哑,但眼神里透着坚毅。

     

        地处南疆的叶城县边防大队机动中队承担着维护稳定、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作为基层一线带兵人,王雪涛深知“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机动部队训练不过硬就是打败仗,就是对战士们不负责!”训练场上他从不放松要求,不打任何折扣,战士们私下都叫他“黑脸队长”。但在生活中,王雪涛把战士们当成弟弟一样对待,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老大哥”。

     

        “战士们远离家乡来到边疆,作为一线带兵人,把他们当弟弟,给他们当兄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带兵的追求。”这是王雪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5年4月的一天,机动中队接到命令,上级要求他们到辖区某区域执行任务。当时,王雪涛休假报告已获批准,刚刚怀孕的妻子正在等待他回去团聚。按道理,他完全可以不用参加此次行动。但是王雪涛深知:这次任务特殊,风险性高,而他又对该区域比较熟悉,作为队长,必须要对战士们负责,把他们一个不少地带回来!在他的带领下,部队翻雪山、越达坂、蹚冰河,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连续机动,圆满完成了任务。

     

        真知兵才能深爱兵。战士生病了,他嘘寒问暖,送衣喂药;夜间查铺时,他将蹬在地上的被子拾起来为战士盖好;战士家里有困难了,他总会出手相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小吕父母双亡,从小由外公带大,家境十分困难。王雪涛便有意主动培养和鼓励他,同时积极为他争取困难补助,小吕从一个自卑、内向的战士逐渐成了军事骨干。

     

        作为带兵人,王雪涛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不光要为战士们在部队的成长负责,更要为他们今后的前途负责。为此,每年新兵下连,他都根据战士的文化基础和特长,因人而异制定学习成才档案,帮他们绘制成才“路线图”,让每人都能够发挥所长。在他的倡导下,机动中队每年都要举办厨师、种养殖、电脑等培训班,组织函授学习。几年来,先后有20多名战士取得技术等级证书和大中专学历,有100多名退伍老兵凭借一技之长,在地方找到用武之地,成了家乡致富能手,有的还当上了老板。直到现在,他们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2007年,王雪涛与妻子王婷相识。由于长期两地分居,两人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有时候王雪涛休假回家,妻子要上班,等妻子休息时候,王雪涛又踏上了归队的旅途。2014年,王婷主动申请到喀什工作。她对王雪涛说:“你无法向我走来,我便向你走去。”

     

        在日记中王婷写道:为爱受苦,即使有眼泪,那是爱的最好印证;即使等待漫长,那是爱的不眠信念;即使思念无期,那是爱的执着无悔。

     

        “亏欠家人的太多,但是既然选择了这身军装,就要坚持下去。现在,妻子和女儿都在乌鲁木齐,我不能天天陪伴她们,只能通过电话、书信,寄去我对她们的思念。能为祖国守护神圣的边境,妻子和女儿也会为我骄傲的。”王雪涛说。

     

        (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