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30日 星期六

    聚焦“十三五”·权威访谈

    “十三五”机遇期怎么看?怎么抓?

    ——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

    作者:本报记者 邱玥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30日 03版)

        “十三五”时期,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如何看待“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发展约束,如何认识这些发展的困难和挑战,新旧发展动力如何转换?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

     

        如何看待国内外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环境上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十三五”时期,全球经济仍将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中。

     

        王远鸿指出,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发达国家内部、新兴经济体内部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分化仍将继续,金融市场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仍将持续;国际贸易、服务和规则主导权争夺更加激烈,发达国家仍主导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关系更加复杂多变。

     

        王远鸿说,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传统动力弱化而新动力生成的调整期,面临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双重压力,周期性和结构性双重矛盾特征突出。“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劳动力数量减少、老龄化日趋严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收缩,养老负担日益加重;主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水资源等短缺问题不断显现,城市空气污染状况较为严重,水和土壤污染加剧;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带动力偏弱问题凸显……

     

        在王远鸿看来,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积极应对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应继续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努力推进全面改革,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的目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传统马车怎么继续发力

     

        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传统马车如何继续发挥好稳增长的作用?在王远鸿看来,以消费为主要驱动力,以消费、投资、出口比例协调、良性互动为途径是我国经济稳增长的中长期战略。

     

        王远鸿说,当下的中国经济要适当扩大内需,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十三五”期间,在政策引导下,消费将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增长的重点将转向服务消费,包括旅游、养老、休闲、体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消费。

     

        同时,要积极推动有效投资。他说,在当前外需难有大的提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仍然偏弱的情况下,经济要维持6.5%~7%的增速,适度的投资增速必不可少。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城镇化远未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技术改造、与民生和消费相关的服务业等领域固定资产投资仍有较大空间,投资结构也会进一步优化。

     

        增长新动力如何释放

     

        “新动力、新空间、新机制”,王远鸿连用三个“新”强调,要把着力点放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

     

        他说,“十三五”时期,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王远鸿指出,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新动力的释放,背后需要的是构建发展新体制。在王远鸿看来,国企改革、金融和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都是重要的突破口。构建发展新体制不仅是打造发展新引擎的制度保障,而且还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

     

        在他看来,“十三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核心和关键的环节。同时,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撬动社会资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本报记者 邱 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