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在新天人和谐自然观、利他共生的价值观指导下,涉及哲学与思维方式、经济模式、生活方式、国家治理等一系列社会方式变革的新文明模式。”4月28日上午,“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三十八场活动走进浙江安吉,主讲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教授的精彩讲座不时赢得现场近400位基层干部和群众宣讲员的阵阵掌声。
“乡村的青山绿水、干净的空气、宁静的气氛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一种宝贵的财富。乡村要重新审视自己,保护并利用这种财富。”“安吉县余村是乡村复兴的代表。今天的余村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在拥有绿水青山的同时,也依靠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在题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文明复兴》的讲座中,张孝德以安吉余村等鲜活案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乡村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张孝德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互相推进的关系。”同西方工业文明相比,乡村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独特的优势,也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两个多小时的精彩讲座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现场观众也就演讲主题与张孝德进行现场互动交流。“当前,安吉正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已经进入到从‘物’的美丽乡村向‘人’的美丽乡村转型的阶段。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去伪存真,与时代接轨?又该怎样解决乡村的文化建设带头人的问题?又该如何看待乡贤文化?”安吉县农办副主任楼成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向张孝德教授请教。
“首先要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根。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要依托基层群众的智慧,去实践,去传承。所谓乡贤也不应该以个人社会身份为认定标准,而是能够摆脱个人功利心,有智慧、有德行,为一方土地作贡献的一群人。”张孝德耐心解答道。
话音刚落,天荒坪镇党委书记施明清立刻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今后应当如何做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深化和转化的文章?”“在步入生态文明新的时期,要更加珍惜山水自然生态资源,开发利用要承载高端产业,应该提前谋划布局,避免过度开发。同时,还要注重乡村文化资源‘活化’,提高乡村旅游中的文化价值。”张孝德认为。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主持了本场活动,他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下一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组委会还将邀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典范,在全国各地开展系列讲座,不断掀起学习、讨论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热潮。”(本报通讯员 陈毛应 崔松云 本报记者 严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