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30日 星期六

    为什么这里九成内地毕业生留在南疆

    ——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吸引力探源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30日 01版)

        在昆仑山下新疆偏远的和田地区,有一所以少数民族师生为主体的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建校以来,该校为新疆培养了两万多名各类人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留在了南疆乡村。即使是内地来的学生,毕业后也有90%选择留在新疆、留在和田工作,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播种者。

     

        扩大内地招生规模

     

        “长期以来,我校少数民族师生占绝大多数。为了优化师生构成,学校稳步扩大内地招生规模。”和田师专党委书记、副校长赵明介绍说。

     

        2005年起,在新疆教工委、教育厅的帮助和支持下,和田师专开始在甘肃、山西、宁夏、青海、陕西、河南、山东、四川、云南、江西等十余个省份招生。

     

        “当时,正在搞西部大开发,看到招生简章后,我心动了。”来自河南商丘的王颖说,“我想去西部,想当老师,于是报了和田师专的维吾尔语专业。我很清楚,选择了维吾尔语专业,就意味着要留在南疆。”2006年,王颖如愿以偿,被和田师专录取。

     

        2010年至2014年,和田师专共有内地生源毕业生583人,绝大多数人很快融入多民族交融的环境中。

     

        和田师专还增加内地高校高学历毕业生来校工作的名额,2010年以来,共新招录教师47人,内地高校毕业生就占了4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近30人。

     

        对于新招录进来的教师尤其是内地来疆的教师,和田师专给予关心、爱护。鉴于他们之前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与南疆有较大差异,学校和院系领导从细微处入手,帮助他们适应环境,了解风土人情、饮食习惯。

     

        “和田师专毕业后,我留校工作。2007年,我考取了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校承担了一切费用,工资照发。2010年毕业,我又回师专工作。”作为这个制度的受益者,宣传部部长王予锋现身说法。

     

        “学校定位清楚,多数毕业生将补充到乡村一级的学校,包括幼儿园。”赵明说,许多毕业生进入南疆基层乡镇(社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教得好”的基层公务员和小学幼儿园双语师资,其待遇也随着国家的倾斜政策而“水涨船高”。

     

        2010年以来,和田师专内地生源毕业生583人,在南疆基层就业的有526人,占内地生源毕业生总数的90%以上。

     

        倡导民汉学生合宿

     

        “卡迪尔江、库尔班江、马富海……大家起床了,我们一块儿晨读去!”和田师专4号楼109宿舍的刘明科一一把舍友叫醒。自2014年下半年他们6人住进一个宿舍以来,晨读、早餐、上课、午餐、晚餐、晚自习,大家总是形影不离。

     

        2014年下半年,学校开展各族学生合宿试点,倡导民汉学生自愿申请,混编合住,并专门制定了《民族团结宿舍评选表彰办法》。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几个特别高兴,相约一块儿去学生处报了名。”马富海说,“我是东乡族,卡迪尔江、库尔班江是维吾尔族,刘明科、潘存阳、刘金辉是汉族,我们宿舍是三个民族组成的‘家庭’。”

     

        2015年3月,学校、院系又专门召开主题班会,各族师生共同商讨合宿的意义以及注意事项,并形成了《各民族学生合住宿舍公约》。目前学校已有255个宿舍实现民汉合宿,占在校生的50%,基本上做到了应合尽合。“一个民汉合住宿舍就是一朵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赵明表示,为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校园,学校今年还将争取支持,扩大内地招生规模,让更多的学生实现民汉合宿。

     

        110宿舍里有8朵金花,3个汉族姑娘和5个维吾尔族姑娘。汉族姑娘冶梦琪说:“合住前,有一些顾虑,觉得我们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太一样,恐怕难以愉快相处。但是,住进新宿舍后才发现,舍友们个个开朗活泼热情,尤其是维吾尔族舍友们特别热心可爱!我跟她们说想学维语,她们就耐心地教我们。”

     

        民汉合宿后,汉族同学不仅学会了维吾尔族日常用语,维吾尔族同学的普通话水平也大大提高。“我的家在喀什,普通话发音总是不标准。合住以后,赵晓雪不厌其烦地给我纠正发音,现在我的普通话已经说得很好了。”赵晓雪的室友帕提曼说,“合住了3个多月,我的视野开阔了,普通话也比以前标准了。”

     

        举办汉语强化班

     

        “今天我讲第十一章《中国商业贸易地理》,请同学们翻到这一页……”和田师专地理系2012级一班学生一坐好,地理老师买买提明·热介甫就用标准的普通话作开场白。而在10年前,他只会讲一些简单的汉语日常用语,更别提用双语上课了。

     

        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和田师专有212名专任教师,在196名少数民族教师中,过HSK(汉语水平考试)8级的只有四成,能用双语授课的只有44名;16名汉族教师中,能用维吾尔语的更是凤毛麟角。

     

        为强化师资队伍汉语水平,和田师专举办汉语强化班,在校内精选汉语教学专家为民族教师授课。同时,为提高汉族教职工维吾尔语水平,和田师专举办了双语夜校,对45岁以下教职工进行维吾尔语培训。

     

        7年前,王章震从西南大学毕业后来到和田师专工作。“那时我一句维吾尔语都不会,于是上双语夜校,跟维吾尔族老师学习。现在,不仅在课堂上能用维吾尔语跟学生交流,而且能用维吾尔语跟学生解释成语和专用术语。”王章震说。

     

        经过10年努力,学校教师双语授课能力明显提高。赵明说,学校241名专任教师,230名能够熟练使用双语授课,占到95.43%,其余教师基本可使用双语授课。

     

        为改善学生学用双语的条件和环境,从2005年开始,学校按照学生自愿申请、院系初步审核、学生处设岗(勤工俭学岗位)补助、团委负责日常检查管理等方式,选拔语言水平较好的各族学生,互为“小先生”,开展“双语早读30分钟”活动。

     

        “10年来,互为‘小先生’这种方式见到了奇效!”赵明说,去年那一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汉语水平四级以上过级率达97.95%;汉族毕业生在和田工作短短几年,就能够用双语讲授本专业的中小学课程,不少成为中小学书记、主管双语教学的副校长或者双语教研室主任。

     

        不仅老师以身示范,学生们更是不放过一切学习双语的机会。马富海和库尔班江学的都是翻译专业,为提高双语水平,他们两个结成了互帮互学对子。去年,马富海在新疆第二届大学生双语能力大赛上获得三等奖,库尔班江也在学校举行的双语能力大赛上获得了二等奖。

     

        如今,90%的和田师专内地生源毕业生选择留在南疆。“出现这种喜人景象,与和田师专大力推行双语教育分不开,正因为内地生源毕业生掌握了双语,他们才觉得在这里有用武之地,才能下得去、留得住!”赵明欣喜地说。(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