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9日 星期五

    近年来,美育教育已是基础教育阶段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其现实窘迫——

    校园美育离激发创造力有多远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博超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9日 06版)

        日前,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在山东青岛落幕,崇明灶花、川剧脸谱……来自全国633所学校的7000余名中小学师生在三年一届的展演中展示了艺术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美育教育已是基础教育阶段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让每个学生都享有美育的机会”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在现实中,学校传统美育推进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

     

        在新的美育教学和评价体系中,校园美育如何定位,美育离激发学生创造力还有多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师资与课时是美育发展的难点

     

        清晨的阳光刚刚驱散了前宿的水雾,甘肃省秦安县教师张建军就跟车前往教学点。他将在上午完成两个班的音乐课教学,下午赶往邻镇的学校授课。张建军告诉记者,由于很多边远山区的教学点只有两三位老师,音乐、美术课很难开展,县里通过“走教”,将短缺的艺术教师送到山区的村小学、教学点,力图保证美育教学。

     

        这是地方解决美育师资短缺的一种尝试,也折射出在全国范围内美育师资不足的现状。“根据2014年的调查,全国每个乡镇以上中心校平均配备0.6个美育教师,远远落后于美育、艺术教师占11%的目标。”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忧心忡忡地说。

     

        师资配足,也并不意味着美育课程能顺利展开。北京某知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陈媛(化名)抱怨:“学校的第二课堂时间常常被班主任或者主课老师占用,虽然学校也有艺术团,但感觉普通学生并没有得到多少艺术培养。”据记者了解,类似的情况在各地都很普遍,尤其是高中阶段,应试挤占艺术课堂的事情常常发生。“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现实的窘迫。

     

        “非遗”进课堂看美育资源如何盘活

     

        “黄草4月初播种,8月份收割晒干,编出的提包、壁画、拖鞋自20世纪70年代就出口创汇了。”日前,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徐行小学教师徐敏向记者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徐行草编”的前世今生。“我们请徐行草编的传承人给老师授课,再由老师教给学生。每个年级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一年级学搓绳、二年级做杯垫、三年级就可以编提包了。”徐敏说,该校已经编写出《黄草编织》的校本课程,实现了“非遗”的课堂化传授。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孔新苗认为,民间艺术怎么走进课堂需要传承人和老师的智慧。中国艺术教育传统是师徒手手相教,可45个学生、40分钟的课程是工业化的产物,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层次、过程、结构都需要跨学科的理解。

     

        清华美院副院长卢新华表示,比起大学办班抢救,“非遗”进入中小学的课堂既可解决美育师资问题,又能为学生打下民族文化的底色。“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和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版画、布艺、木艺、皮影这些艺术传授课程,体现了艺术教育多元化的特征,也激发了艺术教师的自发性和创造力。”

     

        美育既是对心智的提升,也是对身体素质的开发

     

        近年来,一方面,高招中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项目逐渐取消,艺考课的文化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另一方面,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要求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人们应当如何看待美育及其所代表的教育价值潮流呢?

     

        孔新苗说:“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孩子成为美术家,而是培养懂审美会交流的人。拿绘画技能来讲,学习它能更好地理解美的感受,理解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卢新华认为:“美育、智育、德育是互动的,美育是最重要的基础。美育水平不断提高,智育、德育自然就跟上来了。美育既是对心智的提升,也是对身体素质的开发,心手脑互动,既是对创造力、想象力的激发,又与真善美的追求是紧密联系的。”(本报记者 刘博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