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8日 星期四

    最美基层干部

    “拼命”书记

    ——记河北省滦平县周台子村党支部书记范振喜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孙艳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8日 04版)

        今年53岁的范振喜,身患血癌、脑梗塞、干眼症等疾病20余年,做过3次大手术,每天吃16种药。但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和一心为民的追求,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将“一穷二乱人心散”的周台子村,建设成为生活富裕、村风文明、被誉为“中国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典范”的“承德第一村”。

     

        公正—— 一心只为集体

     

        1987年,周台子村人均收入不足400元,村集体欠外债8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没人愿意干,党员和群众将信任给了25岁的退伍军人范振喜。

     

        新官上任,收回矿点归集体管理,是范振喜烧的“第一把火”,而且是拿自家二哥“开刀”。其他矿点见范振喜秉公办事,都主动完善了合同,理顺了承包关系。这次收矿,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2004年,坐落在周台子村的国有启星矿业改制,范振喜实施个人承包,依然是集体所有制。通过改善经营,到2010年,周台子村年生产总值超4亿元,实现利税80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2013年,周台子村铁矿年产值近3亿元,范振喜却决定把矿卖掉。最终,经村民表决同意,铁矿以3.6亿元的价格被成功拍卖。靠着这笔收入,周台子村开始对外金融投资,现在每年稳定收入1500万元以上。

     

        事实证明了范振喜正确的眼光。铁矿拍卖不到半年,铁精粉价格暴跌,现在更是跌破成本价,每生产1吨赔100元。对于范振喜当时的决定,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廉洁——让群众信任

     

        周台子村的“家底儿”越来越厚,但花钱“抠”得越来越紧。范振喜和村“两委”班子研究制定十几项规章制度,做到“大事村民代表说了算,小事由理财小组监督,不瞎花群众一分钱”。为了让财务更加公开透明,村里由一支笔签字改成五支笔签字。

     

        按照村规,只要是村里的工程,无论大小,村“两委”班子的亲戚一律不允许沾边。范振喜的亲属没有一人在村办企业和村班子工作。

     

        一个外地老板曾拿出30万元给范振喜,希望按本村内部价承包经营矿点,并许诺挣多少两人平分,被范振喜当场回绝。最终经过公开竞标,这个矿点由村集体和本村14户村民搞了股份合作制经营。

     

        秉持一颗廉洁之心做人做事,范振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当村党支部书记28年,他干的事多,得罪的人也多。但是历届选举,即便因病住院不在选举现场,范振喜每次都是全票当选。

     

        “振喜是个好支书,我们得救他!”范振喜病重时,乡亲们开始自发捐款。短短五六天时间,全村人凑齐了10万元。

     

        爱心——共圆富裕梦

     

        范振喜对自己、对干部抠,对村民却很大方。村民各项税费全部由村集体统一支付;中小学生免费上学,考上高中和大中专院校的,每年奖励1000-4000元;村民住院治病,“新农合”报销后村里再给补助;村民住楼取暖村里给补贴。

     

        周台子村还着手对村庄实施城镇化改造。从2001年开始,他们用时10年,建设新民居、水上公园、中心广场、村民公园、老年公寓、卫生院,新修了标准化环村公路。如今,全村600多户村民全部住进新楼房。全村70岁以上老人免费住进老年公寓,实现了护理有专人、生活不便有人帮、家用电器全免费、子女同村不同住。

     

        物质生活提高了,范振喜又倡导实施包括村民道德、文化、技能、法律素质在内的“素质提升工程”。村里建起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内设千人大礼堂、多媒体培训室和科技培训中心、党团员活动室、图书室、健身房,努力用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健康生活。(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孙 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