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文学院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国际视野——文学与哲学的双重视域”国际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20余位中外学者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领域,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近30年来的发展经验,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展开研讨。
有学者研究了正义论的学术谱系,认为一种具有中国气派和现代特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正义论正呼之欲出。这种正义论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话语创新,以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配正义观念的变迁,确认符合当今中国社会实际需要的正义原则,有助于为促进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提供有益思路。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建构不是来源于对时效政策亦步亦趋的论证,也不是来源于将西方流行话语嫁接至以中文言说的理论阐释中,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建构,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真正转化成人们思考时代、思考中国的方式,就应该开辟新的途径,即要锤炼和提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有学者考察了现代信息网络对人类思想文化的革命性影响,提出处理好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不仅对于哲学自身的发展创新,而且对于时代的发展变革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其中,哲学话语方式和体系的变革是重中之重。而要实现这种变革,就必须认识和把握网络时代的哲学话语方式从精英主体性向大众公共性转变、人文性与技术性日益融合等趋势。有学者认为,一种文学批评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是在于批评能以自己的问题去面对文学现象,形成由问题构建的研究对象;而问题的产生以及解决问题的观念、范畴和论域,则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和与之相关的理论资源。这提示我们,要从理论范式的意义上理解和展开马克思主义文学研究。(王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