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7日 星期三

    特别关注

    奥巴马访德 数万人抗议

    作者:本报驻柏林记者 田园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7日 12版)

        “奥巴马抢镜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成为时下德国最为热门的新闻话题。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工业博览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有着“工业发展晴雨表”之称,但今年却只能成为一个陪衬。而真正的主角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他借参观博览会之机,完成其任内最后一次访德。而就在汉诺威,数万德国民众举行示威,抗议奥巴马的来访,这其中展示的“美欧关系晴雨表”似乎更为抢眼。在难民危机、中东治理分歧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停滞等问题严重困扰之下,奥巴马之访将把美欧关系推向何方,成为很多人心中的问号。

     

        奥巴马展示的“诚意”

     

        “Guten Tag”。奥巴马以德语的“您好”向德国致以问候,这是他此行展示诚意的第一个举动。在记者会上,奥巴马处处表现出诚意。首先,他表达了对德国总理默克尔坚定的支持,无论是难民政策,还是乌克兰危机,奥巴马均表达了同默克尔一致的立场。奥巴马称赞默克尔的难民政策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呼吁欧洲民众支持。在默克尔的难民政策饱受争议、承受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奥巴马力挺默克尔,显然想表达“雪中送炭”之意。

     

        奥巴马强调“美国需要强大、富裕而团结的欧洲”,特别暗示英国应当慎重考虑脱欧决定,这已经是他刚刚结束访英后第三次强调英国应当留在欧盟。奥巴马不顾忠实盟友英国的感受,表达对默克尔推动欧洲一体化行动的敬意,是再一次向默克尔示好。

     

        默克尔给出的“面子”

     

        不难发现,此次奥巴马访德讲话总是“挑好听的说”。投桃报李,作为主人的默克尔也给足了奥巴马“面子”,强调奥巴马此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特别是美国在40年之后再次成为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默克尔深知,奥巴马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推动美欧尽快达成TTIP,TTIP是和TPP(跨太平洋谈判协定)是奥巴马任内推动的最重要的两大跨地区经贸合作协定。在此问题上,默克尔与奥巴马立场相同,她表示早日达成TTIP是美欧的双赢,明确希望在年底前结束谈判。

     

        作为接待奥巴马任内对德最后一访的一项安排,25日下午,在默克尔的邀请下,英国首相卡梅伦、法国总统奥朗德和意大利总理伦齐与默克尔、奥巴马一同出席圆桌会议,讨论美欧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当晚,默克尔向媒体表示,五国领导人决定今后要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进行更紧密的协商,并就叙利亚停火、欧洲难民、乌克兰危机、欧洲一体化等问题展开了短暂而深入的讨论。

     

        德国民众的“不买账”

     

        8年前奥巴马首访柏林时,得到了成千上万德国人的欢迎。尽管奥巴马此次期望给德国民众留下“诚意满满”的印象,但德国人似乎并不买账,而美欧关系似乎也并不像奥巴马和默克尔在汉诺威所展示的那样“亲密无间”,反倒有些“貌合神离”。

     

        在奥巴马到访前夕,3万多民众走上汉诺威街头,抗议奥巴马力推的TTIP。在汉诺威展会周边,有人身穿写有“阻止TTIP”字样的T恤衫,并手持“拒绝TTIP”字样标语。德国民众对奥巴马在一系列问题上的言行不一都非常失望。在德国阿伦巴研究所2014年的一份民意调查中,54%的德国民众受访者表示,在默克尔手机被窃听事件爆发之后,他们对美国十分失望。《明镜周刊》称,美国在难民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使奥巴马的言论显得非常虚伪,他在难民问题上并没有给默克尔提供多少帮助。

     

        尽管默克尔和奥巴马私交不错,美德两国似乎关系牢固,但世人感觉到的是,美国战略中心东移后,奥巴马急于将中东“包袱”甩给欧洲,而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正陷于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欧元区经济危机,自顾不暇。在许多问题上,欧美的算盘和立场不尽相同,自然也就貌合神离。

     

        (本报柏林4月26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田 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