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在吉安、井冈山等地调研考察时,他对乡亲们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他指出,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这些重要指示,对于我们大力推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井冈山脱贫攻坚,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和鞭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安市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省委书记强卫提出的“脱贫要以产业为根、立志为本”的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农村工作主战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重点任务,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探索了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六大精准扶贫”措施和以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为重点的“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59.8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27.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5.6%下降到6.9%,4年减贫32.6万人。
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调研考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示范、带好头”,如何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和对策。
1.思想“导航”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
物质上的贫困贫一时,精神上的贫困贫一世。扶贫,应从扶志开始;致富,当从治心起步。
吉安作为革命老区,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给予了特殊的关心和厚爱,原中央苏区振兴、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开发等为老区脱贫带来了巨大支持,江西省委、省政府安排11位省领导、52个省直单位挂点吉安脱贫攻坚。吉安市把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安排市县各级干部挂点帮扶,特别是习总书记调研考察井冈山后,吉安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安排17名市四套班子成员、17户有实力的企业、126个市直单位,对井冈山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挂点帮扶全覆盖,举全市之力支持井冈山率先脱贫。
但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要拔除穷根,与全国人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仅靠外部支援还不够,根子上必须自身立志,紧紧依靠群众,激发老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此,我们树立“戴穷帽可耻,摘穷帽光荣”的观念,广泛组织发动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内外兼修、奋发有为。
立志,干部要为先。我们深刻认识到,井冈山革命老区脱贫,是弘扬井冈山精神的行动注解,更关乎我们党的政治信誉。当年整个井冈山革命老区追随毛主席、追随共产党参加红军的有18万多人,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5万余名,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行程万里,不忘初心,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对这片红土地的庄严承诺。习仲勋同志1985年来江西考察时,看到当时宁冈县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84块钱。他说:“解放都三十多年了,改革开放也这么久了,老区人民还是这么穷,帮助老区脱贫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誉。”时隔30年,习总书记在井冈山调研考察时表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这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光荣地落在我们身上,沉甸甸地激励着我们。
立志,认知要清醒。这些年,吉安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老区百姓生活大为改善,但差距不容忽视:吉安作为欠发达地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80.2%,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小康实现程度仅为60%。作为国定罗霄山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主战场,目前仍有5个国定贫困县、566个贫困村,还有27.2万人生活在国定贫困线以下,贫困发生率比全国高出1.2个百分点。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立志,群众要起来。最大的贫困是依赖心态,外部主导的扶贫既可能改变这种心态,也可能强化这种心态。唯有把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志气立起来,劲头鼓起来,脱贫致富才有希望,也唯有如此,老区才能具备自我积累、自己发展的能力。为此,新一轮脱贫攻坚中,我们更加注重调动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激发群众脱贫的强烈愿望,克服“等靠要”思想,从骨子里挖掘“病根”,激发其想脱贫、能致富的内生动力,真正发动群众干起来,“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形成贫困群众自己与贫困作决断的战斗。
对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扶贫、脱贫的重要要求,我们结合实际确立了脱贫攻坚三年决战的总目标:集中力量打好罗霄山脉片区脱贫攻坚战,力争全市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到2018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5个国定贫困县中井冈山市、吉安县今年率先脱贫摘帽,永新县、万安县在2017年、遂川县在2018年脱贫摘帽,在“十三五”时期坚决完成好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
2.斩断“穷根”
杜绝大呼隆,精准下功夫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大而化之的脱贫方案已经不合时宜,必须坚决杜绝以往走访式、粗放式、大呼隆式的扶贫。
领会习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的要求,落实扶真贫、真扶贫,首要解决“扶持谁”。
变“面上掌握”为“逐户摸准”。从2012年开始,吉安探索并推广“核定对象、分类施策、责任帮扶、限期摘帽”的精准脱贫工作机制——组织661个调研组深入走访摸底核查,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按照贫困户贫困情况差异,将贫困户分为“黄卡户、红卡户、蓝卡户”三类,实行分类施策。对有一定劳动能力、占贫困人口近70%的黄卡户和红卡户,重点帮助发展产业、增加务工收入,把他们从贫困线下“拉”回来;对年老体弱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蓝卡户,则采取特惠性措施予以保障“兜底”。
变“固定受益”为“动态管理”。不仅“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而且动态管理,“贫困在库、脱贫出库”。为确保扶贫对象真实、精准,今年1月和3月先后两次在全市开展专项检查,重点解决了精准识别中优亲厚友、不够公平公正,贫困户甄别标准粗糙、不接地气,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深入、不细致等问题,特别是对一些已经脱贫的群众及时剔除出了贫困库,实现了由精准识别到精准甄别的转变,确保了脱贫攻坚底数清、靶向准、针对性强。
其次解决“怎么扶”,坚持宏观普惠式与微观精准式双向发力。
“十二五”时期,吉安市立足实际,统筹推进搬迁、产业、基础设施、劳务、智力、保障“六大精准扶贫举措”,探索了一条适合老区的脱贫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坚持推进“六大精准扶贫举措”不动摇,特别是抓住“牛鼻子”,着力打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和保障扶贫三大攻坚战,让贫困户“住上砖瓦房、种上摇钱树、走上致富路”,如期脱贫,共奔小康。
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避免走入“一个一千万,八九穷光蛋”的平均数小康,我们一是抓现代农业的引领。大力鼓励、支持、引导贫困户加入到井冈蜜柚、茶叶烟叶、高产油茶、绿色蔬菜和竹木花卉等六大特色富民产业中来,鼓励因地制宜发展传统本土产业,增收致富。同时在市本级及各县努力办好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引进了一大批现代农业项目,成为农业开放的主平台、农业产业的孵化器和培训农民的重要阵地,真正做给贫困群众看,带着贫困群众干。二是抓贫困群众千村万户的参与。吉安举全市之力大力实施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引导群众在荒山荒坡、房前屋后种植井冈蜜柚,政府无偿提供每户30株柚苗,每年扶持5万户农户,户均可从中增收万元以上,为广大农民打造了一个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目前已有14.5万农户参与“老乡工程”,种植面积9.5万亩,三年后可达15万亩以上。调研中,老百姓称:“家有一亩柚,就是万元户;家有十亩柚,小康不用愁。”三是抓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这是很关键的。吉安或龙头带动,或抱团发展,或合作经营,或托管经营,把贫困户牢牢拴在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上。吉安县永阳镇江南村将荒地、旱地利用起来,通过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按股分红、贫困户全覆盖的“四统一分”模式发展井冈蜜柚,贫困户由县财政担保贷款入股,病残户、孤寡户、五保户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无偿入股,做到家家种蜜柚、户户是股东。
打好安居扶贫攻坚战。为落实贫困户“居者有其屋”,我们把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同时认真解决空心村、危旧房改造问题,坚决打一场拆旧建新、空心村整治、落实一户一宅的攻坚战,一场节约用地、保护耕地、传承民居传统文化的保卫战,一场“抓两头带中间”的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持久战。实践中,或拆旧建新,或加固改造,或“交钥匙”,或整村搬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统筹运用村民自治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实施农村土坯房、危旧房改造和移民搬迁“三位一体”农村安居工程,将全市12.6万户危旧土坯房一揽子纳入攻坚范围,确保“不让一户贫困户住在危旧房里奔小康”。
打好保障扶贫攻坚战。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低保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全市14万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在完善兜底保障的同时,实行“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保障计划,为贫困户加上一道“双保险”。
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同时,统筹推进教育脱贫、旅游脱贫、生态补偿脱贫等,保障贫困户家庭收入可持续、不返贫。尤其是立足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把教育脱贫作为扶贫工作的治本之策来抓,通过设立“圆梦助学金”,在各级中学开设励志班,对贫困户子女就读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就读市内中职学校享受生活补助,积极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大力恢复农村教学点,充实教师力量,变“学生走读”为“老师走教”,方便农村孩子就近入学。同时着力办好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和每县一所职业技术学校,5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并整合打造了职教联盟,引导教育投入向职业教育和贫困学生倾斜,构建“招生—成才—就业—跟踪管理”的职教服务体系,努力放大职业教育对脱贫攻坚的带动效应,让贫困家庭孩子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同时,为了把农村教育、健康医疗和实用技术送到贫困群众手上,由政府买单,为贫困村订单式免费培养农村教师、乡村医生,扎实推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各级农技人员定期下乡办班讲课,深受群众欢迎。
3.统筹协同
笃行更谋远,打好融合仗
吉安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群众生活还不富裕,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如何让吉安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大有作为,我们在调研后进一步明确:一方面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三农”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要补齐短板,把脱贫攻坚与发展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使扶贫效果可持续,实现永续发展。
精准脱贫与发展现代农业相融合。深入的调研使我们认识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是农民群众能脱贫、可致富、不返贫的关键。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项目化的手段推进农业,目前,吉安已形成了以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为龙头、各县(市、区)园区为支撑的“1+13”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体系。市本级和13个县(市、区)都规划建设了一个核心区2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探索建立“园区+企业+农户”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共同体,让农民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角”和受益者,在这里能够真正“学得到良法、拿得到良种、找得到市场、分得到红利、看得到希望”。
精准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吉安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严格规划、带状推进、镇村联动、扩权强镇、产业升级、生态永续”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按照“五美”内涵,遵循“八不八多”理念和庐陵风格,狠抓农村规划和建房管控,打造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由点到线——绝不仅仅做几个参观点,而是由村到镇、由局限的村庄整治到产业发展的变化;由内而外——绝不搞简单的“穿衣戴帽”,而是坚持物态(庐陵风格)、生态(绿化)、文态(庐陵文化)、业态(产业)“四态合一”;由表及里——绝不仅仅是“面子工程”,而是包括环境整治、危旧房改造、空心村整治、移民安置、雨污分流、管线下地等,既重“面子”,更重“里子”。每一个脱贫新村,就是一个美丽乡村。
精准脱贫与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相融合。我们明确提出,贫困家庭的剩余劳动力确保每户一人就近在所在地的工业园区企业务工,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为此,辖区内各工业园区都开通了公交班线,方便贫困群众进园务工,初步实现了“在工业园上班、在新农村居住。”为确保农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在工业园区能深扎根、留得住,吉安全面开展“订单式”培训,为企业提供优质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企业扩产升级。同时积极扶持贫困对象就业创业,鼓励有创业愿望、有一技之长、有一定经验的贫困群众开农村淘宝店、个体经营店,创办小微企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产业升级的“毛细血管”,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
4.“领”干牵“头”
秉承严和实,作风须过硬
脱贫攻坚关键靠实干,作风过硬才能见实效。精准扶贫的“战场”,也是检验干部纪律作风的“考场”。
吉安老区加快脱贫,时间紧,任务重,意义大,这更加考验着老区干部的作风和作为,担当和毅力。习总书记在江西调研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我们理解,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就是要拿出当年的信念和定力,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贫困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共商脱贫致富大计,在这一轮脱贫大考中经受考验、当先锋、站前列,以实际行动践行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为此,吉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挂村帮户、单位蹲村驻点、干部结对帮扶”的责任帮扶机制,对脱贫工作做到“四有三过硬”,即心里有数、方略有谱、工作有序、脱贫有望,时间过硬、作风过硬、工作过硬。
干群“1+1”,帮扶更精准。脱贫目标的精准,倒逼我们绝不能实施粗放式的帮扶,必须力求干群“一对一”帮扶、“一个不落下”。挂村方面,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同志每人挂点帮扶2个贫困村,其他厅级干部每人挂点帮扶1个贫困村,每个市直单位挂点帮扶1个贫困村;帮户方面,每位厅级干部帮3户、县级干部帮2户、科级以下干部帮1户,带动全市1172个工作组、2.5万名干部进村入户挂点帮扶,实现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实现产业、项目、资金、干部帮扶、保障、跟踪管理“六个到村到户”。
“党建+扶贫”,成效更凸显。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扶贫攻坚战役中,要进一步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行“党建+脱贫攻坚”工作模式,探索试行“131”治理模式,狠抓基层廉政建设,健全村级“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规范组织职责、规范工作程序、规范干部行为,注重村党支部、村小组干部和村民理事会、监事会发挥作用。把脱贫攻坚与“两学一做”活动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帮扶机制和办法,切实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选派679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按照“时间过硬、作风过硬、工作过硬”的要求,吃住在村、工作到户,每月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个工作日。“派去一名‘第一书记’,带去一张脱贫规划”,成为各地生动实践。我们还深入推广“干部学用技术”“干群心连心,点亮微心愿”“红色扶贫信贷”等经验做法,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经济组织上建立715个党支部,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社会+合力”,力众贫困移。井冈山市、吉安县今年率先脱贫摘帽,我们把它当铁一般的任务坚决完成。特别针对井冈山率先脱贫的特殊困难,采取系列措施,领导挂乡、单位挂村、企业扶乡,市财政专项安排1000万元,举全市之力帮助井冈山打赢脱贫攻坚战。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相信,80多年前缔造中国革命传奇的大地上,一定能再次打赢这场老区振兴、共奔小康的脱贫攻坚战。
(作者为中共吉安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