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我国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18年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并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为此,记者在23日召开的主题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共绘中国载人航天和卫星导航新蓝图”的座谈会上,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势及应用、今后的建设发展情况及后续计划等问题,专访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办公室主任冉承其。
记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俄国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它的优势在哪儿?如今的应用情况如何?
冉承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服务模式上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除了提供与GPS类似的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外,在我国及周边地区,还保留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独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使用户不仅实时知道自己的位置,还可以通过短报文通信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这是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所不具备的。
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国家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对卫星导航产业长期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现已形成包括基础产品、应用终端、运行服务等较为完整的北斗产业体系,随着国产自主芯片集成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北斗”产品不仅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测绘地理信息、应急搜救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还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车载导航等大众应用领域开始批量应用。据统计,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产值已达1600亿元,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贡献率约20%。
记者:根据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走出去”,请问现在的进展如何?
冉承其:国家有关部门与全球各卫星导航系统、相关国际组织,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承担国际义务,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GPS、俄格洛纳斯、欧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兼容与互操作等卫星导航领域合作。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深度参与国际卫星导航组织活动,持续面向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展卫星导航国际教育培训,取得国际海事应用合法地位,成为国际移动通信标准支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推广得到大力推进,与巴基斯坦、泰国、阿联酋以及东盟、阿盟等国家和地区组织开展应用合作,与沙特和阿盟分别签署了卫星导航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面向海外举行“北斗行”推广活动,开展北斗╱GNSS应用演示体验,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感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色和优势。
记者: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22颗北斗导航卫星。请问卫星的运行状况如何?今后我国还将发射多少颗北斗导航卫星?
冉承其:从1994年正式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到2003年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正式运行,从2012年年底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到2015年我国发射首颗用于全球组网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发展战略规划不断前行,中国的北斗正在成为世界的北斗。
截至目前,北斗系统区域运行总体保持连续稳定,性能指标稳中有升,满足10米指标要求,部分地区性能优于承诺指标。其中,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既可参与从2012年开始提供连续导航定位与授时服务的“北斗二代”系统,同时承担北斗系统全球组网验证任务,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
“十三五”期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发射4颗北斗二号区域组网备份星,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覆盖,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的服务。(本报记者 刘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