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5袋面粉、6袋大米、3箱零食,还有那些生活用品拿下来……”4月6日一早,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边防支队库甫边防派出所的4名官兵把从距离牧场300公里外的奇台县购买的爱心物资,送到接近边境线的姐妹商店。
姐妹商店位于北塔山牧场,距离边境线最近的地方只有不到15公里,同时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最边远、贫困人口最多的团场。
10年前,驻守在这里的库甫边防派出所与北塔山护边志愿者协会共同建立了塔山警民爱心基金,从助学、扶贫、培训和创业等方面解决牧民的实际困难,开始了爱心资助工程。仅2015年,就有43位牧民受益,总金额78000元。
让孩子们回到课堂
翻开爱心基金的收支明细,大部分受助对象都是学生,金额从500元至6000元不等。除了给家境贫寒的学生补助生活费之外,还有给在校学生发放的奖金。
塔斯恒现在是昌吉市第七中学初一的学生,他指着自己的书包、文具开心地说:“看,这是派出所的叔叔送给我的。”
在北塔山牧场,还有近百名孩子得到过爱心基金的帮助,顺利完成学业。
宁夏交通大学学生加合斯别克,是2014年从牧场走出去的孩子。加合斯别克说,他家世代都以放牧为生,没有官兵们的帮助,他就只能辍学在牧场放牧。这两年放假之前,都会有官兵给他打电话,问他有没有钱买车票。去年,官兵从“塔山警民爱心基金”中给他汇了1000元钱。
塔山警民爱心基金是由库甫边防派出所和北塔山护边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卡孜别克共同设立的。“基金最初由派出所官兵捐款和大伙捐羊换钱。”卡孜别克说。后来,当地企业、支教老师以及各界爱心人士都送来善款,基金帮助的范围也从最初的爱心助学扩大到现在的扶危救困、培训就业、开店创业等多个方面。
牧区妇女变身“老板”“绣娘”
北塔山牧场距离边境线只有15公里的牧业连队,有一家由牧区姐妹开的商店,居住在连队的47岁的麦丁·古丽和41岁的努尔·古丽姐妹是商店的主人,商店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我们去年10月中下旬开业,第一批货物就是派出所官兵从山下给我们送过来的。从那以后派出所每隔半个月就会打电话问我们店里缺哪些货,营业额怎么样,然后为我们免费进货配货,帮助我们早日盈利。”努尔·古丽说。
“古丽姐妹先天性腿部残疾,是派出所辖区家庭环境、经济条件最差的困难户,往年我们都给姐妹俩发慰问金,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贫困的现状。当我们得知姐妹俩想开商店的想法后,就下定决心帮助她们。”负责这个牧业连队的责任区警官努拉哈曼说。
在北塔山牧场场部市场,一家刺绣店显得格外醒目。店主名叫叶勒克亚·拾依木拉提,虽然只是一名24岁的哈萨克族姑娘,但她早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绣娘”。
“我在电视上看到绣娘创业的故事,当时就动了心,也想试试。”她说,前几年开了一家商店,商店倒闭后,她一直闲在家里。
库甫边防派出所得知她的想法后,启用爱心基金,把她送到乌鲁木齐市学习刺绣技术,又在市场为她开辟了工作室。
“我现在不仅还完了外债,每月还有2000多元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叶勒克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去年以来,为进一步帮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派出所组织当地妇女成立了“妇女之家”刺绣厂,并请来专业老师,为她们传授技术。目前,“妇女之家”刺绣厂共吸纳了3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就业。
扶持年轻人学技术自主创业
“我们这里土地贫瘠,仅靠放牧难以摆脱贫困。爱心基金帮助年轻人学习技术,今后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用技术维持生活。”卡孜别克介绍说。
近年来,他们先后组织20多人前往昌吉、乌鲁木齐等地学习烹饪、汽车修理等技术,并为学习者提供就业机会。很多少数民族年轻人,都凭借学到的技术,逐渐摆脱了贫困。
27岁的哈萨克族姑娘哈尼尔在北塔山牧场经营着一家特色餐馆。她说,高中毕业后她一直闲在家里,父母靠放牧为生,生活很艰苦。库甫边防派出所官兵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动员她学习烹饪。
“2012年,库甫边防派出所在乌鲁木齐为我联系了一所烹饪学校,并免去了所有的学费和住宿费。学成回来后,我开起了餐馆。4年过去了,每个月能收入五六千元。”哈尼尔说,“等经济条件好一些,我也会去帮助上不起学的孩子,将爱心传递下去。”
目前,爱心基金共收到捐款近30余万元,累计帮助近百名牧民子女重返校园直至完成学业,扶持当地近百名贫困群众学习技术自主创业。
“我们将发动更多的力量参与到爱心基金捐助队伍中,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库甫边防派出所所长崔玉涛说。
(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通讯员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