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3日 星期六

    春天里的小草已发芽

    ——走访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

    作者: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3日 01版)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揭牌。作为福建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的片区,在这一年间,随着建设的推进,许多人的生活、工作乃至观念都在发生变化。人们欣喜地看到,这颗播种在春天里的种子已经破土发芽。

     

    创新

     

        “多亏了自贸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平台,一次申报为报关节省了不少时间。”嘉里大通物流(厦门)有限公司的报关负责人叶雅阳说,过去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一百多票报关单,加班加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如今,通过“单一窗口”,报关流程简化了,报关录入的差错率也降低不少。“一口受理、一网流转、一趟取照”,已成为这里办理业务的真实写照。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带来直观的变化:企业录入数据项减少到160个,数据录入简化32.7%,进出口货物的申报效率提升50%以上,进出口货物申报时间从4个小时缩短为10分钟,船舶检验检疫申报时间由1.5天缩短为2.5小时。

     

        “公司前天递交了材料,今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前后只用了3天时间。”厦门睿曾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叶德全领到“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后笑着说,办事越来越便捷了,相当于让企业“跑步”入驻自贸试验区。

     

        从被评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到在全国复制推广的“一照一码”,厦门自贸片区不忘中央嘱托:自贸区建设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显现特色,活力四射”。如今,厦门自贸区已经出台90个政策措施,22项创新举措,均为全国首创,探索出一批具有厦门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成为制度创新的新高地。

     

    特色

     

        谈起厦门,总是绕不开台湾。厦门自贸区最大的特色依然是对台。

     

        不久前,首家台资合资旅行社——雄狮(福建)国际旅行社落户厦门自贸区,台湾车辆大陆自驾游将成为现实。

     

        去年,跨境人民币贷款“两岸第一单”落地,厦门金圆集团成功获得台湾“中国信托银行”等多家台湾金融机构逾5亿元人民币贷款意向额度,首批提取了4000万元跨境人民币贷款。厦门自贸区还率先建立了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厦门银行与台湾银行上海分行签署新台币清算协议,成为全国首家新台币现钞清算参加行。

     

        这里还成为台湾“创二代”的福地,不少台湾年轻人带着梦想过海抢滩登陆两岸青创基地。第一批入驻基地的台湾青年陈洁缇是厦门太妃堂文化传媒公司的执行总监。看着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她打心里高兴,因为在这里她可以享受到融资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发展政策。

     

        厦门自贸区还与专业咨询机构台湾毕马威签订《合作备忘录》,开通“台企快车”服务。这就意味着,台湾毕马威将及时把厦门自贸区的最新相关资讯和推介材料,推介给台湾企业,同时该企业还将“扮演”厦门自贸区在台湾地区的咨询服务联络窗口,为企业投资设立以及未来发展,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引擎

     

        去年12月25日,一场高规格的金融支持厦门自贸区业务推进会举行,主题是如何更好更快地发掘自贸区“金融红利”。会上,12组厦门地区银行与境内外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推出包括在资本项目限额内可自由兑换、统一内外资企业外债政策、开放人民币境外证券投资等金融红利。

     

        这场吸引全球资本汇聚的盛会,意味着厦门自贸区内的企业,可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资金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厦门自贸区让企业看到了好处。据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副主任熊衍良介绍,自挂牌之日起,厦门自贸区新增企业已经超过一万家,注册资本超过1500亿元,企业注册数从挂牌时每个工作日5~6家到目前近百家。厦门自贸区成为推动厦门发展的新引擎。

     

        去年6月,随着首架经营性租赁飞机正式落户厦门自贸区,厦门自贸区的发展如虎添翼。此架飞机系准备采用金融租赁方式为厦航引进的总价值6亿美元的8架飞机中的第一架,该架飞机境外融资近1.4亿美元,总体融资成本较境内便宜了50%。从首架到现在的19架,租赁飞机境外融资近15亿美元。

     

        飞机租赁是租赁业务的重要领域之一,作为金融、贸易、服务相结合的新型金融工具——融资租赁,因为厦门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得以快速发展。厦门还专门出台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租赁业发展办法》,吸引了近百家租赁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

     

        “通过厦门自贸区的建设和辐射联动,增强了厦门对高端发展要素的吸引力,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推动城市、产业和社会加快转型”,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清栋说。

     

        (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