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3日 星期六

    落户歧视怎么看?宅基地可否有偿退出?公共服务如何跟进?

    1亿人落户城镇:我们准备好了吗

    作者:本报记者 冯蕾 本报通讯员 胡千红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3日 02版)

        “我们在户籍人口落户方面不应该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歧视。”——日前,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在国家发改委有关新型城镇化的发布会上说。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目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9.9%,未来还要提高5个百分点,相当于要有1亿人在城镇落户。”徐林坦言。

     

    “很多城市放开了落户政策,但只放开了对本地的落户政策”

     

        “现在,很多城市放开了落户政策,但只放开了对本地的落户政策。比如广东对本省的农民工进城落户条件放得更宽,但是对外地人,比如从四川、湖南过来的农民工,放得就不那么宽。”徐林指出,这一现象在很多地方比较普遍,这是不合理的。

     

        拓宽落户通道,尤其在外来人口聚集地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宽松的户口迁移政策势在必行。对此,徐林透露,下一步要加强“三个挂钩”: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财政建设资金,也就是预算内的投资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补贴要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

     

        在徐林看来,下一步,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意义重大。“即便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按照测算,仍然有2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得到就业和居住所在地的户口。这部分人怎么办?他们的市民化也要往前走。让这部分人拥有居住证,就应该让他们享受这个地方的基本公共服务。”

     

        据了解,国务院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之后,目前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

     

    “如果想退出宅基地,要不要设计一个自愿有偿退出渠道”

     

        徐林认为,今后需要探索一种激励机制,让农民在农村土地的产权的权能,包括宅基地、集体股权收益分配权等方面,有一种变现或者自愿有偿退出的机制。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回去种地,更倾向于城市的生活。因此,必须要让他们在农村的权益能流转或者自愿有偿退出,这样的机制建立起来之后,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把他们在农村的权益变现之后到城市来落户。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的“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三权”维护是指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进城之后的权益如何得到有效保护。农民进城落户了,农村的宅基地他想退出,要不要给他设计一个自愿有偿退出渠道?“目前这套机制还没有很好建立起来,这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问题。”徐林说。

     

    “农民工流向县城以下小城镇比例不到10%”

     

        “调查发现,中国农民工流向,10%左右是在几大直辖市,真正在县城以下的这些小城镇的比例不到10%,在地级市以上的比例超过70%。”徐林透露。

     

        他指出,现在一些县城和镇的基础设施状况不能适应城市宜居、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政府要通过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来尽力改变中小城市和大城市间的差距,特别是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提高教育、医疗水平,要吸引更多企业布局到中小城市,以此来吸引农民工到中小城市就业。

     

        农民工进城,怎么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

     

        “我们正在制定1亿人落户的方案,这个方案中我们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体系’,使得能够买得起房的人就买房。”徐林说。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买不起房,我们就要提供公租房、廉租房,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如果能够加快建立购租并举的体系,农民工进城后的住房条件就会加快改善。这种措施也有利于消化目前的房地产库存。现在有很多城市政府已经在采取措施,比如用政府的资金购买一部分商品房的库存用来做公租房、廉租房,提供给进城农民,“这些做法我们都支持、都鼓励”。

     

        针对各界关注的房价上涨问题,徐林回应称,目前在部分一线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趋势。这些一线城市恰恰也是土地资源相对比较稀缺、房价本来已经很高的城市。而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就需要持续采取一些措施,引导人口更多地流向中小城市。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冯蕾 本报通讯员 胡千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