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读书偶得

    萨特的谐事

    作者:高虹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2日 16版)

        英国曾有一本名叫《笨拙》的老牌杂志,我觉得其刊名比“幽默大师”“漫画与幽默”什么的更得幽默之真谛。近年来评论幽默、教人怎样聪明地幽默的文章多了起来,这是好事,说明人们物质富足以后,还要求精神富足。但我认为聪明并不是幽默的必要条件,《笨拙》的幽默就干脆立足于笨上。我喜欢发生在笨人身上那种不劳经营的即时性幽默,而如果一个满脸严肃正襟危坐的大人物出了点好玩的事情,我会一下笑翻。比如大名鼎鼎的萨特,就让我开心了几次。

        其实我对萨特并无恶意。那是在多年前,全中国的知识精英都在谈《秃头歌女》——全文根本没有一个歌女更遑论秃头;都在看《等待戈多》——直到剧终那个叫戈多的人也没出现。这时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来了,很让我费了点脑神,也让我犯腻了。他的小说《恶心》《墙》,剧作《苍蝇》《肮脏的手》等作品也都那么严肃,那么死气沉沉。略萨曾私淑萨特,在萨特面前毕恭毕敬执弟子礼。后来他也感慨:“萨特传给后人的规矩数量实在可观,其中之一是:要弟子与幽默为敌,他让学生感到:在以深刻为目的的文学里,禁止发笑。”

        就这么一个人的作品,而出于虚荣当时我又不得不读。于是在心底便悄悄生出恶作剧的念头:以发掘萨特的乐事为乐。

        没想到这一点也不难。首先我发现萨特是一个斜视者。萨特自己也说过,当他和尼让(法国另一哲学家,另一个斜视者)站在一起时很精彩:因为萨特外斜而尼让内斜。孟子是这样评价斜视者的:“胸不正则眸子眊焉”,认为心术不正的人目光才会斜。拿亚圣这话去比量,萨特就惨了。

        人们对哲学望而生畏,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它使萨特成为一代名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起缘的妙门。那是1933年某个晚上,萨特、波娃与过去的同学、当时正在柏林的法兰西学院攻读胡塞尔哲学的雷蒙·阿隆一起共进晚餐。阿隆指着手中的酒杯对萨特说:“小兄弟,如果你是一位现象学家的话,你就可以对这杯鸡尾酒大做文章,从里面搞出哲学来。”萨特听了这话,激动得脸色发白,因为这正是他多年梦寐以求的啊!从此以后他如饥似渴地攻读胡塞尔,并决定翌年赴柏林进法兰西学院。

        “从一杯鸡尾酒里搞出哲学来”,这就是存在主义的初缘之母。我不无快意地想,原来萨特是这样开始他的哲学历程的啊,存在主义大厦等于是建立在一个鸡尾酒杯里了。

        建立于鸡尾酒杯里的存在主义风靡了全球,成为整整一代人的信仰,萨特也成了赫赫名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尊敬他的人们不时拿他开开心。有一次,因为萨特反对戴高乐政权,反对法国殖民战争而活动频繁,他在波拿马路42号的住房在一个晚上被人炸了。好在那天他极可能在波娃那里过夜,因此逃了一命。当清晨他赶到时,房子四壁都炸飞了,只剩下一架楼梯无依无托地立在那里。这时周围已布满了警察和看热闹的人们。萨特挤上前对警察说:“我是这里的主人,我有钥匙。”警察满怀同情地说:“噢,你不必要什么钥匙了,萨特先生。”

        还有一个记者更绝。一次多喝了几杯后,给他所供职的报社发出电讯:“萨特在巴西因车祸丧生。”报社接到电讯,忙赶到萨特家中,问萨特的母亲,她儿子是否在巴西。老太太答道:“他当然不在巴西。他就在这里。”“可是我们接到电讯说他在巴西出了车祸。”萨特母亲差点昏了过去。昏倒之前来得及打开书房门,见儿子好端端坐在那里,才松了一口气。这下那位记者脸丢尽了吧,可是在一次萨特出访时,这位仁兄赶到飞机场来给他送行,“我就是那个最先报道你的死讯的人,”他自我介绍,热情地握手,瞟了一眼飞机道:“萨特先生,你可千万别在飞机上出事……否则,这次谁也不会相信我了。”

        满脸严肃的萨特终于受到这些开心的人的感染,有时便不那么严肃了。我所知道他有限的几次幽默谈吐之一是,当一个娇滴滴的女人问:“萨特先生,你对自己有什么看法?”他回答道:“我不知道,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自己啊。”

        (高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