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8日 星期一

    宿舍里的文明

    中国海洋大学:谋海济国的青春情怀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冯文波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8日 06版)

        “1985年夏天,就是在这间宿舍,在与同学们讨论毕业后的去向时,我作出了去海军部队工作的决定。”时隔30年,南海守礁卫士、“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李文波对中国海洋大学别具一格的宿舍文化依然念念不忘。

     

        行走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依山望海、清静优雅,海洋馆、科学馆、金海苑、银海苑等一座座历史悠久、弥漫着海洋气息的馆舍分外引人注目。90余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在砥砺学术思想,凝练办学特色的征程中,也建立起了“海味”十足的学生宿舍文化。在这一文化的熏陶中,一代代学子秉承谋海济国的青春情怀从这里走出,逐步成长为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

     

    开创“海味”宿舍文化

     

        在中国海洋大学传颂着这样一段佳话,1929年6月3日,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携眷抵青岛,即住在私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女生宿舍小楼中,他不仅对青岛地处海滨的自然条件倍加赞赏,而且觉得该地远离战乱,是理想的办学育人之地,在他的倡议下,筹建中的国立山东大学由济南迁至青岛,接收私立青岛大学校舍、校产后,改为国立青岛大学。在当时制定的学生宿舍规则中即有“寄宿生每晨起床后,应将床铺等重新整理,以壮观瞻。宿舍每晚十一时一律熄灯就寝,不得继燃灯烛……”等内容,体现了以时任校长杨振声为代表的老一辈教育家对众学子“扫一屋,方能扫天下”的深厚期许。

     

        在赓续老一辈办学传统,延续文化血脉的同时,该校的海洋学科特色愈加鲜明,日积月累中,学生宿舍也浸染上了浓重的海洋气息,“知海、爱海、懂海、学海”的宿舍文化氛围愈加浓郁。

     

        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学生生活区,海的印记随处可见,南海苑、北海苑、东海苑……单从学生生活社区的命名中就能看出学校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良苦用心。“我们有宿舍文化报《港湾》,有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平台‘主任接待日’,一院一品牌、一楼一特色的海洋文化长廊也正在加紧建设。”中国海洋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王哲强说,“海味”文化熏陶已成为社区进行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关键环节。

     

        北海苑3号楼,是中国海洋大学的国防生宿舍楼,步入其中,一股浓郁的蓝色军营气息扑面而来。从军容镜,到强军格言,再到英雄墙、荣誉墙、风采墙、励志墙无不昭示着生活在这栋楼里的同学“铸剑海大、建功深蓝”的使命与担当。

     

    宿舍还是启迪智慧的策源地

     

        在中国海洋大学,宿舍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还是开展海洋科技创新的实验田和思维碰撞、启迪智慧的策源地。

     

        2014年8月,在舟山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上,海大学子研发的水下机器人获得了一项一等奖和一项二等奖。获奖者谢新立、张逸恒是同一个宿舍的舍友。谈及自己的宿舍是如何成为“海洋科技创新型宿舍”的,张逸恒说:“在水下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把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宿舍做。时间久了,宿舍就成了我们的第二实验室。”

     

        “环保”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中国海洋大学有许多以海洋环保为主题的宿舍,东海苑7号楼119宿舍便是其一。舍员李自如、李昱薇分别是学校“翼”之环保社社长和班级团支部书记,学习之余她们喜欢在宿舍里策划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活动。海洋环保行、海洋知识义教、小小节水员、青岛蓝天日记展、海洋气象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均是她们在宿舍的多次碰撞和交流中诞生的。“作为新一代海洋人,我们理应具备传播海洋知识,保护海洋环境的使命和情怀,这也是海大毕业生应有的品质。”李自如说。

     

        “在‘海味’宿舍文化的熏陶中,海大的学生们形成了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涵养了谋海济国的情怀,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与担当。”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说。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冯文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